• 推开数据资产质押融资存在两个堵点

  •     

    □川观智库研究员 黄爱林
      企业数据也能作为资产进行融资,而且金额不小。近日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智慧农业卫星遥感监测”产品作为数据资产,获得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高新支行(以下简称“建行高新支行”)融资3000万元人民币,据了解,这是西南地区首单挂牌数据资产质押融资。
      数据资产质押融资,是指企业以合法拥有的数据资产作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赛迪智库在其报告中指出,数据资产质押融资已成为数据资产资本化的主要方式。
      国星宇航获得的数据资产质押融资有两个特点,一是属于西南首单“挂牌数据资产”质押融资,二是融资数额较大。对此,推动该融资案例成功落地的服务方之一——大公信(北京)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西南运营中心主任李敏表示,国星宇航的挂牌数据资产具有持续性,可以不间断更新和壮大数据资产库存,提升数据资产规模和质量,这种持续更新的挂牌数据资产质押融资在西南地区属于首例。而企业数据资产能融资多少,不仅要评估数据资产本身的价值,还受企业自身情况的影响。一方面,评估组与国星宇航重点围绕数据资产运用场景、数据资产产品化设计、数据资产创收能力进行持续沟通,对数据资产的价值做合理化评估。另一方面,国星宇航的数据资产运用能使企业经营达到1+1>2的成效,这对金融机构而言,属于良好的资产运营模式,也是其能够获得高金额融资的原因之一。
      该案例的成功落地是对数据资产运用试点工作的认可,但李敏直言,目前数据资产质押融资仍处于试点阶段。要广泛推开,主要存在两个堵点。一是数据资产质押登记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现阶段既没有国家层面的资质证书,也没有法律意义上的质押登记模式,主要是地方数据交易所在做登记,数据资产的行政属性相对薄弱,从而导致数据资产公信力弱,法律属性不强。二是数据资产具有时效性、可复制性、弱追溯性等特征,导致数据资产原持有人的权利保障较难,目前数据资产市场运用流通处于起步阶段,数据资产质押融资仍存在较大难度。
      针对如何推广数据资产质押融资,李敏建议企业以数据资产的属性、数据资产的管理、数据资产的运用、金融机构的创新等方面为抓手,加强数据资产的管理,对数据资产管理、运营、登记执行高标准,全方面提升数据资产的价值。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加大对非行政属性数据质押权的容忍力度,或者联合多家数据机构创建大型质押登记平台,提升公信力,将促进数据资产质押融资规模的扩大。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