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绵阳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发力

    政务服务迈向“集成”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祖明远 绵阳观察 付江
      12月2日上午,绵阳市民罗健来到新启用不久的绵阳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办理个人社保业务。一进门,开放式工作台就让他心生好感:“和工作人员近距离面对面,沟通起来方便。”更让他高兴的是,不到半个小时便走完了所有的办事流程。
      近年来,绵阳市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发力。全新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的启用,不仅仅是对群众、企业办事环境的改善,也代表着绵阳职能部门视角的转变。
      与老的绵阳市政务服务中心相比,位于绵兴东路上的新政务服务中心变化颇大。3处专用停车场可容纳上百台车辆,还设置了不少充电桩。中心新设了社保医保自助服务区,实现136项事项全程网办,新设的税务自助服务区也让200余项涉税事项实现“自助办”。
      优化的不光是场地,还有流程。按照“高效办成一件事”理念,中心设置了1个无差别综合受理服务厅和7个专业服务厅,可对外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1614项,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不久前,绵阳科技城新区一家企业的账上,收到了一笔20万元的奖励资金,备注为“2023年度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这项奖励的兑现,正是源自绵阳正在探索的兑现事项“免申即享”政策——免予申请、直接享受。
      “我们将各部门要做的事整合简化为一件事,通过跨部门业务、系统协同和数据共享,将申办材料、时限和环节大幅缩减。”绵阳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政务服务管理科负责人表示。
      如今,绵阳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还在围绕产业生态开展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上述负责人举例说,围绕新型显示产业,该局已梳理出“四张清单”,包括182项涉企服务事项清单、125项新型显示产业链服务事项清单、全市26家新型显示企业清单和15个重点新型显示项目清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