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成都
-
·图片新闻
《中国城市空中交通(UAM)领先指数(2024)》发布
低空制造率先成形起势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红霞
近日,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四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迪四川”)发布《中国城市空中交通(UAM)领先指数(2024)》(以下简称《领先指数》),对当前正热的城市空中交通(UAM)进行研究。
《领先指数》认为,当前,我国城市空中交通(UAM)发展正处于启动期,低空制造领域率先成形、起势,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制造已成为当前我国城市低空经济前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排名前20位企业呈三级分布
《领先指数》对我国城市空中交通(UAM)飞行器制造企业整体实力进行综合评估。城市空中交通(UAM)eVTOL整机制造排名前20位的企业总体呈三级分布,小鹏汇天、亿航智能等7家企业得分超过平均得分,其余企业得分均在均值以下。从整体上看,小鹏汇天、亿航智能、峰飞航空处于第一梯队;沃兰特、成都沃飞长空、时的科技、零重力处于第二梯队。
赛迪四川研究发现,短期内,低空经济仍存在普及度不高、经济性较弱等问题。取得载重、航程与成本三者的平衡,加速城市空中交通(UAM)普及是企业面临的共同任务;中长期看,平衡区和规模发展区是重点布局区域。未来综合成本下降之后,城市群交通或与民航支线航空形成互补关系。
赛迪四川认为,2026—2030年的取证进度,或将是企业拉开差距的第一个关键期,预计取得认证和开展商业化运营的企业合计占比超过40%。
未来市场主要支撑来自C端消费
目前,城市空中交通(UAM)产业总体处于融资初期,截至9月30日,低空经济飞行器制造企业整体融资78亿元,融资次数达到24次。未入场资本仍有大量进场机会,2026—2030年或将进入企业融资的下一个高峰期。
飞行器构型方面,短期内复合翼构型仍占主流,构型选择从“能制造”向“高效率”转变的趋势逐步显现,未来前景更好、巡航速度更高及巡航里程更远的倾转旋翼和倾转涵道正在成为主流,其合计占比为44.4%。
赛迪四川预测,未来我国城市空中交通市场主要支撑来自C端消费,而在B端领域,时间紧迫、环境极端、范围广大是必要条件,如低空+医疗、低空+消防、低空+巡检测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