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逢其时,但站在风口不一定能飞起来
30人的芯片团队 这样破解“成长的烦恼”
-
富瀚微电子(成都)有限公司研发的芯片。工程师丁勇在实验室测试芯片。富瀚微电子(成都)有限公司专利墙。
川企大调研31 “宝藏”企业成长记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兰珍/文 李强/图
“成了!”12月3日15时,富瀚微电子(成都)有限公司工程师丁勇欣喜地叫道,办公室内瞬间掌声四起。公司的新款IPC芯片,经过连续1个月的反复测试调整,终于“长”成设想模样。“真不容易啊!”丁勇感叹。确实不容易。这家只有30人的科技公司,落地成都仅有4年时间,专注于视觉芯片设计和研发,其参与研发的ISP芯片,目前市场占有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20年8月,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推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大发展。2020年9月,成都富瀚微电子成立,可谓生逢其时。
站在风口就一定能飞起来?在该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公司总经理张卫华和他的同事们率先迎来的,却是“成长的烦恼”。
A
人才的烦恼
上场遭遇当头棒喝,“抢人大战”中另辟蹊径
对于国内半导体行业来说,2019年到2022年,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入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毫不夸张地说,每年新增的半导体企业有成千上万家。”张卫华说。
浪高时入局,行业首先给了张卫华一记“当头棒喝”——招不到高水平“码农”(程序设计员),组建团队遇到了难题。
科研企业的核心要素是人。成都科技人才众多,不少企业纷纷到成都争抢优秀的程序设计员。在2020年到2022年期间,一个具备三年以上经验的芯片设计工程师跳槽,可以无缝衔接找到薪资翻倍的去处。张卫华回忆,他在高校招聘时,往往合乎心意的毕业生手中有七八个录用通知,企业反而是被选择的一方。
抢人,除了砸重金,还得另辟蹊径:打感情牌。
作为成都富瀚微电子技术团队的核心成员,杨超和丁勇一个是芯片研发的“解题”高手,一个是芯片集成的“搭建”能手。
来自重庆的杨超常年在上海工作,年迈的父母一直是他的牵挂。“到成都发展,不仅离家近,还方便照顾父母。”杨超说。丁勇是湖北人,妻子在成都工作。“到成都上班,夫妻两人不用再分居了。”丁勇说。
在家庭和理想的“诱惑”下,两人先后加入成都富瀚微电子。此后,两人相辅相成,公司的团队在两年内逐步成型。目前,杨超已成为公司的项目经理,丁勇则作为技术带头人,带领团队攻克多项芯片研发难题。
B
产品的烦恼
性能如果不能与国际一流企业产品比肩,时间和心血就可能浪费
公司团队组建后,便马不停蹄地开展多个芯片研发项目。“可以说,每2台监控摄像机,就有1台用到了富瀚微电子的芯片!”杨超自信满满地说。据公司销售统计,目前,公司的ISP芯片销量达上亿颗,主要销往国内视频领域的头部企业和主流厂商,以及东南亚、非洲、欧洲等地。
除了ISP芯片这款“明星”产品,杨超展示的另一款玉米粒大小的芯片,引起了记者注意。
这款封装完的RX(模拟高清信号链路接收)芯片,有上亿个晶体管,属于成都富瀚微电子的专利技术,该芯片支持四通道高性能同轴模拟高清视频解码,支持模拟音频和同轴音频,最大支持8MP输入。杨超介绍,使用这颗链路芯片,可以让16个摄像机同时工作,不仅不损害画质,还能让摄像头与终端控制室双向通话。“链路芯片是连接前后端的重要载体,如同一只手,将各个终端拉在一起。以前主要是国外企业在研发和生产。”
芯片要有市场,性能必须追上国际先进水平,团队组建之初,杨超就开始啃这块“硬骨头”。
一般来说,一款芯片的研发时间,一年半已是极限。除了成本的考量,还有风险因素。杨超将研发芯片比作养孩子,最怕千辛万苦培育了一个绘画高手,结果市场需要计算机人才,“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极有可能产品研发出来,风向却已经转变,白白浪费了时间和心血。”
正是在这样的高风险环境中,杨超和团队下深水、摸石头,从规格制定开始,用4年时间,一点点将RX芯片从无到有孵化出来。
RX芯片的诞生,实现了图像处理领域链路芯片的国产化,目前,该芯片已实现量产。此外,今年以来,成都富瀚微电子已完成6款芯片研发,产值超过1500万元。
C
市场的烦恼
高端市场门槛变高,企业从技术“起点”破题
进入2024年,中国半导体市场风云突变。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兴起让整个行业迎来提档升级的良机。另一方面,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格局日趋复杂,低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高端市场门槛变高。
身处其中的企业又该如何破题?张卫华认为,作为一家技术研发公司,未来依然坚持以技术为本,从技术“起点”入手。首先,通过不断更新迭代,保持技术领先水平。即使在整个行业不是最优,也要做到同步领先。领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如此才能牢牢把握住客户。其次,要踏踏实实搞研发,踏踏实实做项目。芯片行业容不得半点弄虚作假,企业必须把每款芯片用心做到极致。再者,拓展新应用场景。公司将在三大主线芯片外,不断探索行业边界,挖掘更多新应用,在细分领域生产更多新产品。
按照张卫华的规划,一方面,公司在图像处理、视觉效果等芯片的全产业链中,需要不断地强链补链,特别是在国外垄断的芯片领域,聚集人力物力实现“0到1”的突破。另一方面,研发人员要与行业多交流,保持市场敏锐度。“有人要的才是产品。”
当前,传统ISP芯片在微弱光源甚至无光源环境中,图像处理、视频传输的局限性非常大。下一步,成都富瀚微电子计划将摄像装备与AI处理能力结合,力争让机器视觉达到人眼视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