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经济观察
探索
“代理+专服” 助推乡村盘活闲置资源
-
巴中市南江县赤溪镇西厢村打造的民俗小木屋。 肖定怀 摄(C视觉)
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若晔)去年3月初,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方案》,启动试点工作,四川19个县(市、区)列入试点。近日,记者从自然资源厅获悉,试点工作推进一年多来,巴中市南江县积极探索乡村存量资源盘活之路,成效初显。
试点前,巴中市南江县巴中市文旅示范区(下辖南江县行政片区4个乡镇)面临规划约束、存量建设用地指标少、集体经济组织弱小等情况。试点以来,当地创新建立“代理+专服”模式,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注入新活力。
今年3月,南江在光雾山镇普陀村率先试点,制定了《普陀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探索实施“代理+专服”模式,旨在通过专业团队的专业服务,提升试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在“代理+专服”模式下,经过民主决策,普陀村集体经济组织授权委托区级国有平台——四川光雾山文旅康养产业公司作为入市主体代理入市。
巴中市文旅示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代理方负责前期的资源调查、土地整理、策划包装、测绘、地价评估等工作,待土地入市后,出让总价款转入专用账户接受监管,统一进行成本核算,再分配入市宗地收益,确保入市工作的顺利推进。此外,代理方还招引具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机构作为专业技术服务单位,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一站式服务,守牢入市红线和政策底线。
截至目前,普陀村已完成39亩土地整理储备,按照已经入市交易的4.75亩土地价格估算,可为村集体带来净收入约360万元,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和农副产品销售,同时为村集体留下可持续发展的农文旅产业。
“‘代理+专服’模式的实施,不仅解决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不熟悉政策与业务、专业力量不足等问题,还有效规避了入市资金的使用风险。”巴中市文旅示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模式通过科学规划和统一配套建设,最大程度发挥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价值,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目前,光雾山镇已有桃源村、大营村、槐树村等7个有潜力资源的村社以“代理+专服”模式开展入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