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阳市雁江区:高质量答好“民生题” 用心用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联赛排球项目(高中组)比赛中,资阳中学女子排球队勇夺全国冠军。

    资阳中学(东区)校园。

    雁江区第二小学(东区)。

        

    □杨树 田林 (图片由资阳市雁江区委宣传部提供)
      办好教育,事关发展之本、和谐之要、民生之基。
      初冬时节,傍山而筑的资阳中学(东区)已全面竣工。明年春季开学,这里将迎来第一批入学的学子,60个教学班、3000个标准学位,将有效填补资阳市雁江区城东片区公办高中学校的空白。
      拔地而起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温馨舒适的宿舍、崭新的塑胶操场……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是雁江教育事业扩容提质、健康发展的生动注脚。近年来,雁江区始终聚焦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问题,牢固立起“抓教育就是抓未来,抓教育就要抓质量”理念,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总揽、实施扩容提质为基础、校园安全保障为重点,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优队伍、提质量,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校提质“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今年9月,雁江区第二小学(东区)正式投用,首批新生踏入崭新的校园,开启人生新阶段。作为雁江区第二小学在雁江区城东新区的分校,该校区与本部实行同频管理,在教师队伍、教案作业、竞技考试等方面实行同管理、同课程、同评比。在此基础上,学校立足完备的设施设备条件,以科创、足球为特色,开设轮滑、射箭、击剑、攀岩等运动项目。
      由城区“老牌”学校领办,在城东新区建设新校区,既能满足新区适龄学生就近入学的需要,又能充分运用教学资源,实现新区学校的快速成长。
      2022年,雁江区第一小学(东区)正式投用,该校作为雁江区第一小学在城东新区的分校,借助本部百年老校底蕴,整合新老校区资源,实现管理模式、教育科研、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互通共享。经过两年多的发展,雁江区第一小学(东区)已成为雁江区的品牌学校。
      雁江区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集团化办学模式有利于成员校无缝对接、资源实时共享,实现新老学校“互联互通”,后期还会将集团化办学模式运用到更多教育阶段,让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原有学校的原地改建工程也在提速。与城东新区一江之隔的雁江区第六中学重建工程项目现场,近期迎来了教学楼主体封顶的重要节点。项目建成后,雁江区第六中学的师生将迎来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新校园,开启校园新体验。
      当前,雁江区正深入推进教育补短三年行动,将新(改、扩)建资阳中学(东区)、资阳实验外国语学校等中小学校以及幼儿园12所,实现辖区适龄学生“有学上”“就近上”“上好学”。在雁江区委主要负责人看来,随着城镇化发展进程和学龄人口变化,增加优质学位供给成为基础教育的重大课题,雁江区把教育重心从学校建设转移到教学质量上,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提能 让教育成果惠及更多人
      今年4月,资阳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结果揭晓,在大赛设置的11个学科中,雁江区青年教师取得9个学科第一名,这是雁江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新突破。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近年来,雁江区牢牢抓住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少数”,出台《雁江区学校分级分类考核方案》,将“教师专业发展”列入考核的重要指标,并向各级各类学校领导班子提出“十条要求”,要求各级各类学校书记、校长带头,主动践行教育家精神。此外,雁江区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出台《雁江区优秀教师专项奖励方案》,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高中阶段和义务教育阶段优秀教师实施奖励,充分调动学校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热情。
      同时,雁江区以“三个聚焦”为统领,形成成熟教师、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梯次培养模式,不断提升区域内教师的专业能力。一是聚焦名师引领,培养成熟教师。建立区级名师工作室18个,省级名师工作室在雁江区建立6个工作站,通过“师徒结对”,以“一带一”“一带多”等方式,“以老带新,以优促新”,目标驱动,分层推进,最大限度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培养一批成熟教师。二是聚焦骨干培训,培养一批学科骨干教师。在全区开展骨干教师“双百计划”,在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中分别遴选100名优秀骨干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以3年为周期,确保“双百计划”教师全员都能参加10次以上培训。三是聚焦名师培训,培养专家型教师。遴选一批有培养潜力的教师,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着力培养专家型教师。
      教育质量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立德树人育英才的种子一旦种下,便会收获更优质的教育成果。今年以来,雁江区育人成果出圈出彩——
      资阳中学荣获“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称号;资阳市雁江区第二幼儿园泥河分园荣获全国幼儿创意美术教育成果特等奖;资阳市雁江区第一小学和资阳市雁江区三贤九年义务教育学校被评为全省首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资阳市雁江区第七小学被评为四川省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

    融合提速 形成“生生得发展”的教育新生态
      国庆假期,在2024年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联赛排球项目(高中组)比赛中,资阳中学女子排球队以9战全胜的战绩,勇夺全国冠军。
      夺冠背后,既有资阳中学女子排球队的不懈奋斗,也有雁江体教融合的深耕不辍。近年来,雁江区已先后输送国家级优秀体育人才近百人,如跳台滑雪勇夺“四金”的宋祺武、在亚青赛“摘金夺银”的女飞人刘峡君、“劈波斩浪”的全国皮划艇冠军王俊杰、全国速度轮滑冠军吴俊言等。据统计,近三年,雁江籍运动员参加省级以上体育赛事已获42金23银25铜。
      体教融合,是雁江区“一校一品”特色教育的缩影。雁江区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雁江区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和基础内涵,以“五育并举”为原则,坚持把“一校一品”建设作为提升教育内涵的重要抓手,发展学校特色,提升学生素养,形成“校校有特色,生生得发展”的教育新生态。
      打开雁江教育的学校特色版图,既有不断健全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着力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也有积极开展特色课程建设的普通高中学校,助推普通高中教育从同质竞争转向错位前行。比如,雁江区第二小学坚持“树贤”办学理念,融教育于艺术中;雁江区马鞍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弘扬“仁爱”文化,打造“苌弘园”“孔子园”“学子园”“六艺园”等仁爱文化庭园。
      又如,培养航空人才的雁江区第一中学,依托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构建早期挖掘和培养航空人才的高中民航基地班育人模式。资阳市伍隍中学、资阳市外国语实验学校紧盯多元升学路径,充分挖掘学生个性发展潜质,探索出“文化+网校”“文化+艺术”“文化+体育”等育人模式。雁江区保和中学、雁江区中和中学开设小语种(俄语、日语)特色课程,为学生提供提升学业成绩的新通道。
      教育是一座城市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幸福指数的民生面孔,寄托着千家万户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面对这道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教育“民生题”,雁江区正朝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稳步迈进,努力交出一份高质量的答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