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天视车镜总经理廖柯:竞争越激烈越要专注搞研发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碧红
汽车后视镜的行业门槛不高,竞争异常激烈。在这个细分赛道上,天视车镜做到了将小小的零配件一年卖出超6亿元,成为长安、长安福特、比亚迪、吉利、东风小康、上汽五菱等整车制造商的重要合作伙伴。日前,“川企大调研·‘宝藏’企业成长记”采访组走进天视车镜,对话总经理廖柯。
为打造核心竞争力交“学费”
记者:从民用玻璃转战汽车后视镜,天视车镜的成长过程中遇到过哪些波折?
廖柯:后视镜产品的发展始终离不开那块玻璃,我们公司前身是做民用玻璃的,公司管理层看到了中国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的未来,所以我们慢慢转行到后视镜领域。当然一开始也是很艰辛的,因为当时我们什么都不懂。
这20多年来,搞产品自主研发设计一直是我们的核心,但也走了很多弯路,交了不少“学费”。比如,因为研发上的不严谨,曾造成批量产品报废事故;在开发新功能的时候,没有考虑全面,曾造成产品功能的相互干扰,导致产品延迟交付;等等。因为当时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所以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付出了高昂的成本代价。
记者:市场竞争很激烈,很多机会转瞬即逝,你们选择沉下心来做研发,不担心错失订单吗?
廖柯:我们为什么在客户中有很好的口碑,并且展现出很强的市场竞争力,这跟研发分不开。对我们这一行来说,研发其实很重要,因为研发不只是产品外形的设计,控制产品成本要靠研发,产品质量也要靠研发,而成本更是决定了我们去拿项目的一个基准。
我们沉下心来做研究,并不代表我们不去占领市场。特别是在和竞争对手进行多轮博弈的时候,我们既要展示研发实力,也要通过研发不断降低产品成本,进而以更优的性价比去拿回更多订单。研发水平和成本,都是整车制造商非常看重的。我们的业绩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保存量拓增量的思路
记者:能将单价几百块的后视镜一年卖出超6个亿,除了研发能力,还有哪些秘诀?
廖柯:我觉得我们有几大优势:一是刚才提到的研发优势;二是成本优势,我们一直在压缩内部管理成本上下功夫,特别是和国外同行相比,已经形成了一定优势;三是我们与客户的协同配合度非常高,比如川渝地区的客户,对方有任何问题我们3小时之内必定赶到,其他省的客户我们确保24小时内赶到。
为什么在竞争这么激烈的情况下,我们能得到长安汽车60%的订单份额、长安福特80%的订单份额?就是因为我们抓住了客户的需求痛点来精准定位,即更强的研发实力、更低的成本价格。这也是我们在这个行业立足多年的根本。
记者:天视车镜未来怎样去实现更大发展?
廖柯:我们对市场有一个预判,国内汽车人均保有量在国际上是比较低的,所以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可以挖掘。但也必须看到,因为成本不断抬高,利润率每年都在下滑,要想站稳脚跟,我们既要保存量,也要拓增量。
去年以来,我们持续和更多的国内厂商谈合作,特别是去年底成功拿下比亚迪的项目,目前又成为另一家大型厂商的潜在供应商,相信这些项目会给天视车镜带来更大的增长空间。我们预测,今年的销售额会比去年增长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