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真情帮扶大有作为
-
工行助力万源市旧院镇大伦坎村发展木耳种植业,实现富农增收。 黄兵 摄
□芦文
帮扶三十载,从“小试牛刀”到大有作为,从助力脱贫摘帽到推进乡村振兴——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行”)始终将定点帮扶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围绕地方所需,真知灼见惟笃行、真金白银强投入、真抓实干快推进、真心诚意多付出,不断推动定点帮扶工作走深走实,真正帮到人民心坎上,扶在乡村最实处。
自1995年以来,工行已累计向定点帮扶地区投入和引进超7亿元帮扶资金,助力四川省南江县、通江县、万源市和金阳县(以下简称“四县市”)相继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交出了一份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真知灼见惟笃行 党建引领“立标准”
时光回溯到2015年,地处大山深处的凉山州金阳县仍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基础设施落后、社会生产力不足、自然条件恶劣……这一现状让帮扶工作的难度陡增。
但越是难啃的“硬骨头”,就越要敢于迎头直上。
做好顶层设计、实地调研、统筹推进、发挥合力……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工行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确定了“地方所需、工行所能”的帮扶原则,推动各项帮扶举措落地见效。同时,发挥集团合力,建立“3对1”帮扶、总分支行联动、境内外分支机构协同、全员参与的帮扶工作机制,推动帮扶工作高标准、高质量落实落地,以金融之力托起四县市群众的“致富梦”。
今年以来,工行持续开展“手拉手结对共建 心贴心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活动,推动10个总行部室、12家对口帮扶分行党组织与四县市20余个基层党组织实施“手拉手”结对子工程;组织总行相关部门和境内外分支机构赴四县市开展调研260余人次,党员干部捐款捐物超47万元,联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公益组织在四县市实施帮扶项目2个、投入帮扶资金近120万元。
真金白银强投入 助产帮销“扶产业”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工行把稳产业帮扶“方向盘”,在信贷投入、产销对接、消费帮扶方面持续发力,助力四县市特色产业逐步做大做强。南江黄羊、通江银耳、万源黑鸡、金阳青花椒等特色农产品在工行助力下化身为独具特色的金银黑青“四色产业”,其中南江县黄羊养殖产业扶贫案例还被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评为全球减贫优秀案例。
德健黄羊、巴山牧业、顺和通米业、泰兴农业、恒康农业等一批地方龙头企业的资金需求难题在“养殖e贷”“种植e贷”等普惠融资产品助力下得以高效化解。数据显示,2023年“种植e贷”这一款纯信用线上融资产品针对性为农村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授信超280亿元,其中在定点帮扶四县市授信超1600万元。
因地制宜兴产业,真金白银强根基。若“助产”是产业振兴的基础,那“帮销”便是产业振兴的核心。
一方面,工行推动产销对接,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共建“832平台”并正式上线,给予四县市商品优先曝光、商户快速入驻等倾斜优惠政策,并授牌通江县为四川省首个“832平台”产业帮扶示范县,打造“供销数字平台+工行数字金融+地方政府+龙头企业”的通江银耳产业四方帮扶新模式;支持四县市在上海、杭州、福州、深圳等地举办招商洽谈、产销对接活动,加大采购帮销力度。
另一方面,深化消费帮扶。2024年,工行组织开展了“消费帮扶新春行动”,联合四县市在工行手机银行举办“消费帮扶 悦享川味”年货节活动;工行四川省分行通过食堂采购、举办农产展销活动等方式开展帮扶,引导员工“以买代帮”。近日,万源市旧院镇大伦坎村的不少村民就收获了金秋的喜悦:他们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借助工行搭建的平台顺利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市场。
据统计,截至目前,工行累计采购帮销脱贫地区农产品超100亿元;四县市已有100余家优质商户上线“832平台”、开办“京东特产馆”。仅2024年上半年,累计购买定点帮扶四县市农产品已超1800万元。
真抓实干快推进 暖心相随“扶健康”
9月28日,焕然一新的万源市人民医院新院区正式投入使用,便捷智慧的就医设施、干净整洁的就医环境、专业高效的医疗团队,可惠及当地80余万群众。工行为该院迁建升级捐赠了750万元、提供了近4亿元贷款支持,助力该院建设成为达州乃至整个川东北地区一流的县级医院。
这只是工行坚持健康帮扶的一个缩影。该行还投入1000多万元,帮助南江县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中心、通江县中医院发热门诊、金阳县中彝医院医技工作站等医疗卫生机构改善诊疗条件,助力当地群众实现“病有所医”。
为不断弥补医疗短板,2024年,工行积极协调广东省亮睛工程慈善基金会以及相关眼科诊疗专家,支持金阳县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开展义诊活动,服务当地群众90余人次,顺利完成手术16例;联合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在南江县长赤镇中心卫生院为当地200余名村民提供诊疗服务、普及健康知识;组织医护人员为南江县、万源市的350余名学生开展口腔、视力等健康筛查,开展爱眼知识科普,并捐赠爱心物资;联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实施“天使工程”,已向通江县200个村卫生室捐赠数字化巡诊包,并组织开展村医培训。
多年来,在“工银光明行”“母婴平安120行动”等工商银行品牌帮扶项目助力下,累计超5000名贫困家庭母亲得以安全顺利分娩,1万多名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这些都是工行秉“向善心”、用“善作为”点亮时代、暖心相随的生动写照。
真心诚意多付出 以人为本“扶未来”
在南江县光雾山镇红军小学,教室里都贴心设置了温馨的图书角。每到周末,这里便会迎来一个个热爱阅读的小书童。
这些孩子多为当地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书本就成了他们最好的伙伴。从2020年启动“童心港湾”项目以来,工行先后在四县市建立了50个服务站点,用关爱编织起一道坚实的保护网,让孩子们通过阅读好书收获更多知识。
在定点帮扶的各个环节中,教育帮扶是“重头戏”。工行在四县市先后捐建了17所希望小学,连续21年开展“启航工程”困难学生资助项目、连续22年开展“烛光计划”优秀山村教师表彰培训项目,对5800余名考上大学的困难学生和4400余名优秀山村教师进行资助和表彰。2024年,工行捐赠320余万元,支持四县市5所中小学开展宿舍、食堂、运动场、课桌椅等修缮和更新项目,惠及8700余名师生。
此外,该行还将教育帮扶的链条从学业延伸到了就业上,连续4年实施“兴农人才培训计划”,培训教育计划覆盖了基层干部、致富带头人、山村教师、乡村医生等群体;2016年10月17日国家扶贫日当天启动了贫困家庭大学生专项招聘计划;2021年以来接续开展乡村振兴专项招聘,举办近20项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开展“工银光明行·香港职专育才扶苗计划”帮扶项目,力争实现“一人就业、全家受益”,不断为乡村振兴储备人才。
如今,南江、通江、万源、金阳的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在党和政府的指导支持下,工行定点帮扶真正做到了“大有作为”,工作成效也得到了各方认可:2020年,工行驻南江扶贫干部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2021年,工行2名个人获中央金融单位定点扶贫先进个人,1个集体获先进集体;自开展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成效考核评价以来,工行连续6年获得第一档“好”的评价,其中,2023年工行在21家参加考评的金融单位中排名第一。
山高水远,岁月悠长,真情帮扶的美好诗篇早已随着时间的刻度镌刻在了四川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工行将继续认真落实全国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相关要求,落实农业农村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定点帮扶工作各项要求,为定点帮扶四县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