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秋诗意入舞台

    舞蹈诗剧《蜀道》将如何赓续天府文脉?




  •   本文图片均为舞蹈诗剧《蜀道》排练资料图。 四川省歌舞剧院供图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志浩

      舞蹈诗剧《蜀道》10月15日开启全剧联排。这部舞蹈诗剧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出品,四川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日报社、四川卫视中心、四川文旅频道、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等联合出品。
      从历史的深处迈向聚光灯下的舞台,千年大道为这部原创大剧晕染了哪些底色?舞蹈诗剧又将以怎样的文化“密钥”打开这座文化富矿,并予以创造性转化?

    何为蜀道?
      广元剑门关,蜀道中的金牛道横穿而过,游客的登山杖划出弧线拍打在石板路上,“哒哒”声传入耳中,仿佛让人穿越千年重新听闻商队缓缓经过的马蹄声。跨越重重阻隔,生活在巴蜀大地的先民,打造了名为“蜀道”的古代交通基础设施。从关中平原穿越秦岭、翻越巴山到达四川盆地,这一古代交通网络逐渐形成“北四南三”的地理格局。
      “云连蜀道三千里,柳拂江堤十万家。”无数的政客商贾、文人兵卒行进在蜀道上,荡气回肠的故事和传奇便在这条古道上发生。
      王勃、高适、岑参、杜甫、白居易、元稹、陆游等诗人在蜀道行旅途中留下的诗文熠熠生辉。“石牛粪金”“挑灯夜战”“六出祁山”等蜀道典故成为今人共同的精神财富。茶叶、井盐、蜀锦等地方特产通过蜀道远销四方乃至传播海外。
      蜀道,记述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沟通往来、走向统一的史诗。从古代战场的烽火连天到繁荣的商贸交流,从多元文化的交融共生到学术研究的深厚积淀,蜀道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价值突出的线性文化遗产。

    何以登上舞台?
      蜀道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今年7月,舞蹈诗剧《蜀道》正式建组,在四川省歌舞剧院优秀青年演员班底的基础上,特邀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京剧院院长、国家一级编剧王勇,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编导佟睿睿,金牌制作顾问李东等一批国内顶尖艺术家担纲主创。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舞蹈诗剧《蜀道》创排的重要出发点。主创团队介绍,蜀道从地理概念向人文等多领域延展,内涵博大。舞蹈诗剧《蜀道》将串联蜀道千年历史脉络,深入挖掘蜀道文化,弘扬务实、进取、坚韧、开拓的精神特质,展现蜀道背后的文化交融之路、文明互通互鉴之路,推动以蜀道文化为代表的巴蜀文化对外传播,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符号,以艺术的形式展现蜀道的历史文化与精神内涵。
      舞蹈诗剧《蜀道》采取线性时间叙事的方式,展开具有东方意韵的舞台诗篇。“该剧由从古至今的一条线相连,中间的每个点通过一个一个人物串起,一个一个历史片段连接,不仅两端精彩,中间的每个点同样精彩。我们对舞蹈诗剧《蜀道》的创排有信心,希望做出一个不平凡的作品。”导演佟睿睿表示。
      操刀舞蹈诗剧《蜀道》创排的四川省歌舞剧院,是四川本土优秀艺术院团,曾斩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金像奖、“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等100余项奖项。在历史的长河中汲取养分,舞蹈诗剧《蜀道》创排也彰显了四川当代舞台艺术家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深耕巴蜀文化沃土,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巴蜀风格的文艺精品的信心与决心。

    将带来什么新活力?
      按照计划,舞蹈诗剧《蜀道》将于2025年初完成试演,3年时间内开展200场全国巡演,线上、线下实现观众覆盖3000万人次以上。
      高密度的巡演,将有助于蜀道文化的传播。舞者的肢体语言也将重新连接那些尘封的片段,将巴蜀大地的独特人文底蕴呈现在全国观众的面前,碰撞出艺术融合与创新、文化传承与深化的火花。
      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梁宇介绍,史诗感将是舞蹈诗剧《蜀道》的一大特质,主创团队力求精确再现蜀道上发生的历史典故和场景,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质浓缩在舞台上,力争打造四川文艺创作的精品力作。
      以舞蹈诗剧《蜀道》推动蜀道文化的出圈,以蜀道游带热四川游,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舞蹈诗剧《蜀道》有望成为四川文旅新的流动名片,丰富文旅消费市场的可选项,吸引更多观众和游客亲身领略古蜀文化和自然美景,持续带动文化旅游消费升级。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