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击5G互联科创园项目建设现场

    最后5%的冲刺,用工量达到峰值

  •     

    冲刺四季度·加油进度条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泽文 肖莹佩 韦维

    项目名片
      5G互联科创园位于成都高新区新川创新科技园内,总建筑面积约43万平方米,共有23栋楼宇,规划了人工智能、未来网络、数字能源等相关产业,目标为发展成“产业要素集聚、创新创业活跃、烟火气息浓厚”的产业标杆园区。预计本月底正式投运。

      10月14日,5G互联科创园内,300余名工人同时进行最后的施工,用工量达到该项目建设用工量的峰值。
      工人齐心协力投入施工、招商团队全力以赴接待客户,即将入驻的企业忙着“量房”装修……各路人马在园区内不时相逢,这样的忙碌场面,对应的是项目“进度条”已拉到最后关头——本月底科创园将正式投运。

    300余人加班加点做好收尾
      “‘进度条’已拉到95%以上,不要小看这最后的5%,它直接影响项目最终呈现的品质。”中新(成都)创新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规划建设部经理余欣兴告诉记者。
      园区中央路面上,洒水车缓缓行驶而过,对路面进行再次冲洗;人行道上,施工师傅对地砖进行规整切割,按照事先画好的线进行铺装;园区里,众多工人拿着工具,对地面上的建筑垃圾进行最后的清理。
      抬头望去,一条1.3公里的空中连廊显得格外“热闹”,工人们来来去去,利用这条连廊穿梭于各个楼栋,十分快捷。这条连廊,巧妙地将园区内的20多栋楼宇全部连接起来,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施工人员张林推着垃圾清运板车,在D栋二层清理完建筑垃圾后,仅用两分钟时间,便通过连廊来到E栋继续清理工作。
      这些日子,项目每日用工量达300余人,这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用工峰值。为何在收尾阶段还需要如此多的人力?“冲刺了,必须要确保项目能在月底如期投用。”余欣兴说,时间紧、细节多,为了让项目投运时呈现出最好的一面,人手方面必须上强度,即便是国庆假期大家也没有休息。
      2021年7月动工以来,这个包含23栋楼宇的项目一直跑出“加速度”。余欣兴告诉记者,整个项目由8个地块构成,为保障工期,这8个地块同步开工。今年前三季度,项目完成投资4.63亿元,第四季度还将投入1.1亿元;明年项目结算完毕并支付尾款后,整个项目32亿元建设投资将全部完成。

    应用新场景吸引企业入驻
      成都高新区数字经济局工作人员胡茂顺介绍,专业化园区建设是成都高新区服务高水平科技企业的重要举措。目前,高新南区已建成密码科创产业园、车载智能系统产业园等7个专业化园区。“今后,新川创新科技园也将是专业化园区建设的主阵地。”
      5G互联科创园招商锁定三个方向:人工智能、未来网络、数字能源。
      与记者约定的见面时间晚了20分钟,负责招商的中新(成都)创新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运营总监何煜黎一路小跑过来,“不好意思,临时过来的客户刚刚才走,一个人工智能企业,如果谈下来又是园区里的一个大项目。”
      园区中央,一个橙色漏斗型钢制雕塑尤为显眼。雕塑上方,橙色钢条以网状结构交织在一起并发散开来。“这可不是简单的景观,今后运营商入驻了,可直接把通信设备挂载在上面,给应用新场景提供基础。”何煜黎说。
      以应用新场景吸引企业入驻,是园区招商的一个重要手段。以人工智能为例,目前园区在智能配送、人形机器人服务、智慧泊车等领域,都规划了落地应用场景。何煜黎表示,这对相关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具吸引力的特点。这段时间,他见的客户一半以上来自人工智能领域。
      这与成都近年来的产业发展密切相关,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人工智能方面,去年成都产业规模达780亿元,近3年复合增长率超40%。
      眼下,何煜黎所带领的招商团队进入业务高峰期,他每天需要接待七八批次到访的客人。“明显感觉招商团队人手不够了,我们也在抓紧招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