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避“人从众”模式,不只需要“景区智慧”

  •     

    □余明辉
      国庆假期,文旅市场持续火热,多个景区迎客流高峰,开启“人从众”模式。10月2日,#人人人人景点人人人人#的词条冲上微博热搜榜首位。在“人山人海”的攻势下,国内多个景区如九寨沟等发布公告称,门票已约满、售罄,注意出行安排。
      毫无疑问,这凸显的是国庆假期旅游的热度以及澎湃的旅游消费动力。面对这样的景象,很多网友在微博上晒出“人人人人人”的景点照片,戏谑中带着无奈,热闹中透着拥挤。这不禁让人要问:力避“人从众”模式,只靠“景区智慧”够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必须承认,景区智慧管理在应对人流高峰时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当游客数量远超景区承载能力时,再智慧的管理也显得力不从心。这不仅仅是景区管理的问题,更是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公众休假制度、社会文化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旅游产业角度来看,长期以来,我国旅游业过于依赖门票经济,导致景区在旺季时人满为患,在淡季时则门可罗雀。这种不均衡的发展模式不仅加剧了“人从众”现象,还影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等多元化旅游产品,是缓解景区拥堵的重要途径。
      再来看公众休假制度。当前,公众休假相对集中在节假日前后和寒暑假,国庆、春节等长假期间往往是人们出游高峰,常导致景区人满为患,而平时由于工作忙碌,很多人没有时间旅游。因此,优化休假制度,鼓励错峰出游、带薪休假,是缓解景区拥堵的又一重要举措。
      此外,社会文化心理也是导致“人从众”现象的重要因素。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旅游似乎成了一种“仪式感”的体现,不管人多人少,总要挤进去看一看、拍一拍。因此,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旅游观念,倡导理性出游、品质旅游,也是缓解景区拥堵的重要一环。
      总之,力避“人从众”模式,不只需要景区智慧,更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只有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施策、协同发力,才能真正破解旅游拥堵难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