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为抓手 以全国一流为目标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
□石晓 石雯
8月23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以下简称“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立项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总经费269万元,立项总数和获批总经费均创历史新高。
据了解,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接收384564个项目申请,较去年增加80231项,增幅达26.36%。其中,49805个项目获得立项,立项率为12.95%,较往年有所下降。尽管如此,地处西部地区的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成功立项7项,折射出医院强大的科研团队实力和开拓创新精神,也反映出医院在“技术强院、科研兴院”发展之路上结出了硕果。
近年来,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把科技创新作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构建高精尖人才团队、紧盯世界前沿科技……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医院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同时,医院在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积极帮扶和带动基层医疗机构以及偏远地区的精神卫生学科发展,让更多的群众获益。
科技创新
助推医院综合实力提档升级
“非常感谢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你们的人文关怀和高水平医疗技术,帮助我们走出了疾病的阴影。”这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给医院手书的感谢信。他的老伴长期患老年痴呆症,在这里经过两年治疗,患者症状减轻,这让老人感动不已。
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医疗技术的提升是必要条件。这也给医院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科研发展之路?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给出答案: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技术强院”“科研兴院”,逐步实现“建成全国一流、国际同步,集预防、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大专科小综合医院”的目标。
为推进科研快速发展,长期以来,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持续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倾斜,大力鼓励科技创新,为医务人员创造了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和氛围。
人才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为建立多学科、多层次的人才矩阵,医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每年派出医务人员到国内一流医院进修学习,还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加入医院团队。2020年,医院成立脑疾病研究中心,邀请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长江学者”尧德中担任中心主任。
2022年,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引入知名专家李凌江教授,成立了西部首个国家级精神科名医工作站“李凌江国家名医工作站”。此外,通过配套人才激励措施等方式,近三年来医院引进博士10余人、硕士近100人。
良好的环境激励着医务人员创新的热情。近五年来,医院共发表SCI论文774篇,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项、博士后科学基金5项、省市科研课题113项,获评省市医学科技奖11项、承接临床试验(GCP)项目29个,引入科研资金合计6000余万元。
科技创新推动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大幅提升,曾经的精神类疑难杂症得以攻克,这不仅让医院的综合实力得到大力提升,也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赞扬。
2024年1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2022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共有2112家医疗机构参加此次考评,其中三级精神卫生专科医疗机构132家,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在精神类专科机构考核中成绩列全国第8名。
同时,在 2023 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精神病学排行中,该院位列全国第11位,在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精神病学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11位,居中西部地区精神专科机构第一。此外,该院还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遴选的首批国家高级认知障碍诊疗中心,这也是全省唯一一家入选的精神专科机构;该院精神科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紧盯前沿
聚焦脑科学为未来发展夯基础
9月初,由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主办的2024年“一带一路”脑健康与脑器交互科技国际会议分论坛——“‘蜀峰精神医学讲堂’之脑疾病智能诊疗前沿”在成都举办。论坛以“医-工”融合为主线,站在脑科学角度,深入探讨精神类疾病的病理机制及脑康复技术。
脑科学是目前全球最前沿的科技之一。脑科学与精神医学息息相关,二者的交叉融合对解码和治疗精神疾病、促进精神康复、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精准把握精神医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在推进现有临床医学科研的同时,聚焦脑科学的研发与创新。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医院实现了多项变化。2017年正式挂牌“电子科技大学成都脑科学研究院临床医院”,2018年参与共建四川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2020年成立脑疾病研究中心。目前,医院已打造12个学科团队和4个专病中心,同时和电子科技大学一同共建“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信息创新单元”,聚焦脑疾病诊疗技术探究及脑健康密码深度解析,多层次多维度地推动“医工”路径深度融合。
几年来,医院对脑科学与精神疾病治疗的探索成果初显。医院脑器交互与精准调控科研团队先后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等不同类型的精神心理疾病进行深度探索,发现影响疾病的关键靶标。在此基础上,团队对音乐治疗与大脑的交互作用进行了重点探索,发现音乐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重塑大脑功能,研究成果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2023年,医院成立精准调控与临床转化中心,建立围绕精神心理疾病脑精准调控的一站式科研临床转化平台,并提出“人群精准”“时空精准”和“方法精准”的临床转化方向与策略,开展针对抑郁症、躁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精准调控研究与临床实践。团队通过精准定位脑内病灶,精准进行大脑调控,让精神心理疾病也能实现精准靶向治疗。一位年轻患者对抑郁症的口服药物不耐受,患者来到精准调控与临床转化中心,医生对他进行了“磁刺激精准调控”,经过两周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认知功能得到恢复,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中。
随着一项项成果的出炉,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为未来精神疾病治疗找到新的方向。
不忘初心
带动基层精神医学共同发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作为成都地区精神医学领域的“领头羊”,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在不断增强自身科研实力、提升医疗水平的同时,把帮扶和带动基层医疗机构的精神医学共同发展视为责任和担当。
7月30日,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与成都市新都区签订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合作协议。今后,双方将在医疗技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方面加强合作,为新都区的群众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精神卫生服务。
对于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来说,精神医学仍是薄弱学科,随着人们对精神卫生的需求增加,提升基层精神医学水平显得更加重要。为此,近年来,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与数十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起不同类型的医疗联盟,定期或不定期派专家前往基层坐诊、指导、讲座、带徒……在专家的指导下,基层医疗机构的精神医学有了可喜变化,有的开设精神科门诊,有的开设心理咨询热线,当地群众也从中受益。
在对口帮扶中,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让精神医学在偏远地区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今年1月2日至4日,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谢雪带领对口支援医疗组队员来到甘孜州,对甘孜州精神卫生中心、泸定县人民医院及丹巴县人民医院开展2024年度对口支援“传帮带”工作。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已持续三年向甘孜结对医院开展定点帮扶工作,从人才培养、业务指导、科普宣教、医疗质量控制等方面,全面助力受援医院提升诊疗水平,通过“师带徒”、学术讲座、技能培训、教学查房、开展新技术等方式,全面提升受援医院医疗救治水平。如今,丹巴县人民医院、泸定县人民医院已经建立精神科门诊。同时,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通过巡回医疗、义诊、科普宣教等方式,提高了当地群众对精神心理健康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