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名四川青年作家赴京,青创会上发出“四川声音”:
让文学与现实同频共振
-
四川青年作家代表团合影。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程婧波和袁野(爱潜水的乌贼)。刘小波。赵勤(七堇年)。周恺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姗姗
9月2日至3日,第九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以下简称“青创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373名青年作家齐聚一堂,10场平行论坛交相辉映。通过学习交流,聚焦青年写作的现状与未来,探讨青年作家如何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
青创会由中国作家协会和共青团中央共同举办,于1956年首次召开。10场平行论坛聚焦探索新的文化使命、城乡融合与青年创作、文学的多形态转化、中国文学的国际传播、青年作家作品的融媒体传播等10个热点话题。
作为文学大省,四川12名青年作家、批评家组成四川青年作家代表团赴京参会,这些青年作家均为“80后”“90后”,是四川作家队伍的一支“生力军”。他们中既有骏马奖获得者、啄木鸟杯年度推优人才,也有“青春诗会”受邀诗人,以及茅盾文学新人奖、星云奖、银河奖得主……其中,赵勤(七堇年)、袁野(爱潜水的乌贼)、刘勇(羌人六)、程婧波4位青年作家更以代表身份,在论坛上作主题发言。
王蒙、莫言深情寄语
开幕式上,1956年第一次青创会的与会者、“人民艺术家”王蒙的亮相,令青年作家备受鼓舞,他的寄语更发人深省。他希望青年作家努力保持内心的热情和驱动的力量,保持兴趣和文气。他用陀思妥耶夫斯基最感动他的一句话“我怕的是对不起我所遭受的痛苦”,来鼓励青年作家在写作中想到痛苦的同时,要想到英勇奋斗、忘我牺牲、不断幸福、美好风景、发展奇迹,还有人们所受到的各种关心爱护,涓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中国人的道德和感情。我们要表现我们的犀利、敏锐、幽默,也要表现我们的善良、深情、豁达、健壮和信心。”
莫言给大家讲述了一个奇异的梦,“梦到马斯克来中国招募第一批移民火星的志愿者,我没有犹豫,立刻就报名了。”有意思的是,当面试的人问他去了火星想干什么时,莫言的回答是去写小说,而且写的还是地球。“尽管生活的环境是火星,尽管一切都和之前不同,但我的生活积累没办法改变,我是地球上的中国人,这是一个最根本的性质,不会改变。”莫言认为,这个梦尽管虚幻,但还是有积极意义,“它表现了我这个年近古稀的人,依然还是希望能够与时俱进,依然还是保持着一种对外界新鲜事物的强烈兴趣。”通过这个梦,莫言希望青年作家懂得,当下的生活充满新质,我们要投入这种新质生活,拥抱这种新质生活,发现这种新质生活对人的情感与行为的影响,并用具有新质的艺术手段与审美观念创造新的文艺作品与艺术形象。而除了向生活学习外,莫言还希望青年作家向历史学习,向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学习,“古今中外的作家们创造的文学经典是我们的楷模,我们要以这个为标准要求自己,在学习经典的基础上创新。”
王蒙、莫言,一位90岁高龄仍笔耕不辍,用文学的青春逆袭岁月的耄耋,另一位谦逊地表示青创会给他提供了向青年作家学习的机会,感觉到青春活力正源源不断灌输到自己身上……前辈作家对青年作家的殷切希望和祝福,文学事业的薪火相传,在这一刻得到了具象化的体现。
“取经”之旅感悟良多
12位四川青年作家——卢少英(阿微木依萝)、加主布哈、刘小波、刘勇(羌人六)、吴小龙(吴小虫)、张利冰(唐一惟)、周恺、降初(宗尕降初)、赵勤(七堇年)、袁野(爱潜水的乌贼)、程婧波、赖继亮相青创会。他们带着各自的写作经验、亟待解决的疑问、执着追寻的目标,完成一次文学“取经”之旅。
开幕式后,莫言的那个“火星梦”在降初(宗尕降初)的脑海里久久不能离去。正如莫言上了火星都还是写地球一样,无论走到哪里,降初(宗尕降初)关注的都是他的家乡甘孜。“我的创作源泉和灵感都来自甘孜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聆听了王蒙、莫言先生的寄语,印象深刻,备受鼓舞。当下,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能否摒弃浮躁、远离喧嚣静心创作。来北京前夕我拜读了周克芹老师的两部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与《秋之惑》,这两部小说写的是‘过去’,读来却如源头活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这与作家丰厚的阅历与生活体验密切相关。在今天,这已经成为大多写作者的一大短板。我想在今后的写作中,除了阅读和创作实践,我们也要一如既往凝思时代,留心生活,拓展眼界,让文字与我们的‘现实’同频共振。”
是的,拥抱生活、回应时代重大课题,这正是当下青年作家应具备的活力,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不是简单的另起炉灶,不是一时的脑洞大开,而是源于对人民真实生活的深刻体察、对时代重大课题的准确把握。
“在城市文明的秩序下,只有加强学养,同时走出去,深入现场,才会有不竭的灵感和创作的动力。”青年诗人吴小龙(吴小虫)深知:“成为一个好的诗人不难,难的是你最终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诗人。一方面,要求你在诗歌技艺、语言等方面继续尝试探索,另一方面,要求你面对当下时代得具备更宽阔的视野和及时转化的能力。”张利冰(唐一惟)也表示:“要积极拥抱新时代的变化与潮流,文学也要紧随时代的步伐去不断进化,让自己的文字与现代科技去碰撞,以适应数字化阅读的趋势。”她认为,作为一名写作者,要始终保持好奇心。加主布哈从青创会上,找到了他所需要的答案:“让我知道了作为青年写作者,应该如何立足于时代的前沿,扎根基层。以后,我会更注重向基层群众学习。”他希望,在今后的创作中,避免同质化,去尝试建立自己的文学坐标,用更大的勇气去创新自己的写作技巧。
平行论坛各抒己见
10场平行论坛上,青年作家与李洱、陈彦、何向阳、乔叶、鲁敏、贺绍俊、戴锦华等著名作家、学者组成的特邀嘉宾一起,围绕主题共商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举措办法。
四川青年作家赵勤(七堇年)参加了第五论坛“当前形势下怎样提升中国文学国际传播效能”,并作为代表进行发言。在她看来,中国文学国际传播需要顶层助力,嵌入世界文化市场,“比如更深度地联络海外出版机构、出版社,达成定向合作,输出作品,铺开媒体的关注度。”而作品要“出海”,翻译很重要,赵勤(七堇年)建议在英译汉市场吸引人才,通过补贴、设奖,激发他们翻译中文作品的兴趣。同时,在国内,扩大出海文学作品的选拔,尤其是青年作家的作品,将其推向海外。赵勤(七堇年)还特别提到当下最火的游戏《黑神话:悟空》,她认为,这是文学的下游,通过游戏能突破圈层,让外国玩家见识,促使他们去寻找《西游记》阅读,“如果能利用流媒体平台的优势,尝试弯道超车,孵化更多的中国题材作品,不论是电影、网剧还是游戏,形成话题和舆论吸引力,反向促使上游的文学作品作为源头被关注,不失为一种传播方式。”
在“推动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论坛上,省作协副主席、著名网络作家袁野(爱潜水的乌贼)畅谈了个人体悟。他认为网络文学也必须走精品化路线,而作家创作精品最重要的是,内心的情感、最独特的自我和去经历去体验更多的东西、更新的领域,去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内心的情感和自我是故乡,是风筝的那根线,是一个作家的创作灵魂,而新的领域新的可能性是那飞翔于天空的风筝,是塑造灵魂的养分,要想探索更多,就需要走进现实,走进社会,走进人群,走进前辈作家们的精神世界。”
新时代背景下,作协组织、文学期刊、出版社如何创新体制机制,发现、培养更多有潜力的创作人才?作协组织、文学期刊、出版社如何形成合力,与作家共同“破圈”,实现深度融合,让优秀作品抵达更多读者?这些重要的问题在“抓作品出人才 营造良好文学生态”论坛上引发了热烈的探讨。刚刚获得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四川青年作家刘勇(羌人六)受邀发言,他以“摸着石头过河”的亲身感受,表达了自己的文学观。在他的心中,如路遥所言,沉溺劳动和创造而不是关注着世俗的成绩和荣誉,以极其严肃的精神和态度投入文学这一广阔的艺术天地的写作者,才配得上作家的称号。他始终相信文学创作要“慢”,还有,需要真心。
作为首位斩获两大中文科幻奖项华语科幻星云奖、中国科幻银河奖的女性作家,从四川走上国际的中国科幻新生代作家程婧波在“科普科幻文学创作前景”论坛上,分享了创作科普科幻作品的经验与感悟,并对中国科普科幻作品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她说:“随着现代科技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日渐走向深入和全面,科普科幻作品正在迎来崭新的历史定位和存在方式。科普不仅仅满足青少年对科学知识的直接需求,而且日渐成为人们赖以理解生活的必要素质培养渠道;科幻也不再局限于类型文学或小圈子文化,而在面向未来的中国乃至全人类的现代文化创造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程婧波认为,传统与流行,古老与现代,正在发生奇妙的融合,“在这个意义上,如果一部作品在当下是现实主义,它几乎必然读上去非常像科幻。因此,我们可以说,科普科幻作品作为理解现实、适应时代的文化桥梁,正在塑造一种新型的文化现实主义,其中科技不仅是生产力工具,也是现代生活情感与梦想的源泉,推动着文学与科幻的深度融合,成为全球文化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阿来寄语青年作家
当下在四川,青年作家队伍基本形成层次丰富、构成多元、门类齐全的创作态势。“80后”青年作家继续保持旺盛的创作活力,“90后”“00后”等更年轻的写作群体不断涌现,逐步走上文学前台,网络作家、自由撰稿人等新的青年写作群体迅速成长,为青年作家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省作协一直在努力为青年作家成长创造更多的条件、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有效的支持。“四川的文坛随着新生力量的不断加入,保持着活力和年轻。”作为曾经的“青年”作家,最年轻的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协副主席、省作协主席阿来直言,“文学事业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有激情有能力的创作者薪火传承,更需要一拨又一拨有理想有抱负的耕耘者继往开来。100年前的那群‘新青年’创造了历史,我们今天的文学和文化,依然走在他们的延长线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文学而言,青年写作的今天正预示着我们文学的未来。当前,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深刻体会新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如何深入探讨文学回应伟大时代的丰盛馈赠和艰巨考验,需要青年作家们以新的担当砥砺思想,凝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