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者点击
-
2023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
杜祥琬(1938年4月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应用物理、强激光技术和能源战略专家)
主要贡献:曾任国家863计划激光专家组首席科学家,是我国新型强激光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为我国能源战略研究和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外两个大局作出重要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部委级一等奖、二等奖十多项。2000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
李安民(1946年9月出生,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四川大学数学学院教授、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等)
主要贡献:长期从事基础数学微分几何研究工作,其学术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广泛引用和高度评价;率先提出并建立辛拓扑领域的相对GW不变量理论,建立研究GW不变量性质和计算不变量的基本工具,为辛拓扑研究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积极推动建立国家天元数学西南中心、四川国家应用数学中心。
2023年度四川省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获得者
赵海波(1987年2月出生,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贡献:针对阻燃高分子材料火安全难题,提出高温自交联炭化阻燃新理论,建立无传统阻燃元素的自交联炭化绿色阻燃新方法,发展催化大分子高温重排凝聚相阻燃抑烟新技术。发表SCI论文9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
王成弟(1988年6月出生,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贡献:从事肺癌、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基础、临床及转化研究工作。解析肺癌演进的生物学行为,发现新的分子标志物;创新影像智能化甄别技术,研发肺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产品。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10项,发表SCI论文50多篇。
徐兵杰(1984年6月出生,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首席专家)
主要贡献:致力于高性能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随机数产生研究,主持研制量子随机数发生器、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等系列量子保密通信系统,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技术指标国际领先,在多类重要密码系统中开展应用验证,为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的应用推广奠定基础。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柴晓明(1983年2月出生,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基础研究部主任、博士生导师)
主要贡献:聚焦新质新域需求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核电技术研发,是国家领军人才基金获得者,主要负责核反应堆用自主可控中子学计算软件研发,解决了“卡脖子”难题。主持国家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项。发表SCI及E1文章90余篇,编写专著2部。
范宣梅(1981年7月出生,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贡献:从事强震地质灾害机制与预测研究,通过灾害学、物理力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学科的交叉创新,破解强震地质灾害机制认识不清、预测不准等国际难题。获得2022年科学探索奖,2021年牵头获得四川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