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高仕斌:
轨道交通路上的“大先生”
-
高仕斌在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供图
人物名片
高仕斌
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我国高铁供电领域著名专家,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四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十余项,以及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詹天佑大奖等。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帆
在电气化行业,高仕斌是公认的“领路人”。30多年来,他扎根科研和教学一线,专注国家轨道交通供电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突破多项技术难关,坚持科研育人、课程育人,为我国轨道交通电气化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自立自强 投身高铁技术发展
高仕斌是湖北随州人。小时候,从他家到县城,70多公里的山路,坐车几乎要大半天。修路,便成了高仕斌年少时的梦想。
1981年,高仕斌考入西南交通大学学习铁道电气化。1988年,获得硕士学位后,高仕斌选择了留校。“铁路发展需要人才需要技术”的信念促使高仕斌扎根西南,开启了轨道交通之路。
30多年来,高仕斌及其团队致力于牵引供电及其自动化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通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原铁道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研究,在牵引供电系统保护控制、安全运行和智能运维领域深入探索。
高仕斌带领团队与“电气化人”埋首耕耘,实现了铁路供电从“普速”到“高速”的跨越。
在我国时速350千米高铁供电技术体系建立过程中,高仕斌通过理论研究与自主创新,解决了制约运营速度与安全的“大功率移动负荷群的供电能力、高速运行条件下弓网稳定受流的持续保持和大规模高速铁路网的智能供电”三个系统性工程问题,主持研发了世界首台高电压大容量卷铁心牵引变压器、我国首套高铁弓网系统“检测—诊断—维修”成套装备、我国首套高铁供电“保护—控制—调度”一体化系统等重大装备,其研究成果在我国高铁中得到全面应用,支撑起了国家高铁工程建设和高铁安全正点运营,并随中国高铁技术输出到国外,实现了我国高铁供电理论与技术的自主创新与世界引领。
教书育人 为国培养优秀人才
30多年来,高仕斌在繁重的科研和管理工作之余,每周坚持给本科生上课,编写教材,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和育人当中,培养出硕博士学生130余人,众多学生成为技术中坚和管理精英,服务于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领域的科研院所和工程建设一线。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川藏铁路牵引供变电设计中,从事工程设计和工程监理的技术骨干大部分都是他的学生。
2006年,高仕斌接任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一职。在他的带领下,该学院成功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获得了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在内的13项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
【感言】
高仕斌:我国高铁技术树起了国际标杆。我想对这个专业的青年教师和学生们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深入高铁一线,汲取技术精髓,教好每个学生,学好一点一滴,为将来成为高铁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参与科技竞争、追求人生幸福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