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泸州:“会”聚天下泸商,激发民营经济蓬勃向前动力


  • 9月5日,第二届泸商大会暨新时代川渝“两个健康”联动共建区协作会在泸州召开。 曹峻岭 摄

        

    □林夕
      “会”聚天下“泸商”,在酒城商海扬帆;
      “同”怀兴业“鸿鹄”,于浩荡江河远航。
      继2022年首届泸商大会后,第二届泸商大会暨新时代川渝“两个健康”联动共建区协作会于9月5日在泸州启幕,2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泸商相聚一起,为泸州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谋策献计。
      何谓泸商?
      泸州市工商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以前,泸商一般指泸州籍企业家,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地企业、外地人才来泸州创业置业兴业,新泸商蓬勃发展。据统计,目前泸商群体已超过50万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商业联通海内海外。
      近年来,广大泸商披荆斩棘、阔步前行,成为了商界的佳话。泸商群体不仅在壮大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建功立业,也是宣传泸州、推介泸州、发展泸州的重要力量。

    突破和蜕变
    打造一座创新创业优选之城
      地处川渝滇黔四省市结合部的泸州,拥有四川第一大水港泸州港,是全省唯一具备国际水运、陆运双通道的城市。“泸州区位优势明显,是一座酿造幸福的城市。”泸州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在泸州交汇叠加,区位优势加上机遇优势,为泸州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这些年,泸州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指标一直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首届泸商大会以来,各地泸商积极参与泸州建设,回泸签约投资项目达220个、投资金额超630亿元,商会企业结对帮扶行政村784个,投入“兴村”项目资金超200亿元。“实践充分证明,新时代泸商对泸州的发展功不可没、地位不容置疑。”泸州市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泸州的突破和蜕变,让不少外地企业可感可触。
      普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太远在交流发言时表示,作为在外地的泸州人,自己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变化:“我们愿意积极回乡投资创业,引入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宣传推介泸州,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来泸,共谋发展。”
      当前,民营经济创造了泸州市5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90%以上的就业岗位。今年上半年,泸州市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765.29亿元,居全省第7位,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0.5%。
      泸商大会的举办,是泸州一如既往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生动实践。大会集聚了全国各地优秀商会和泸商代表,他们通过现场交流,开展精准对接、寻找合作机遇、整合优势资源、促进合作对接,从而在美美与共中实现共享互惠。
      “接连参加两届泸商大会,让我们这些在外泸商十分振奋,将进一步发挥在外泸商和异地商会优势,加强家乡与外地的合作交流,推进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深圳市泸州商会会长唐勇说。

    强基与解忧
    建造一座助企强企蓬勃之城
      近年来,泸州市坚持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强化政策供给、惠企服务、金融支持、营商环境、团结引领,确保“该给的给到位、该扶的扶到位、该减的减到位、该放的放到位、该育的育到位”,为企业厚植发展沃土。包括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在内的7个国家级开放平台,为企业向外发展提供了便捷窗口。包括全国文明城市在内的一大批国家级名片,为企业在泸州兴业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泸州市先后制定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1+1政策”“酒业10+13条”“六大产业提质倍增行动”等多批次、多领域政策举措,出台支持产业用地实行“标准地”出让的政策,在全省率先实行工业用地产权分割,积极加强能源、用地等要素保障,进一步坚定了广大民营企业家在泸州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为有效畅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真正让企业享红利、得实惠,泸州市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即将出台关于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的指导性文件,建立对科技型企业的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年度风险分担上限达1000万元。
      资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全国135家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抢滩泸州,每年可为企业提供存贷规模近8000亿元。2022年以来,结合商会、企业特点及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泸州大力推广“酒城同心·金融速贷”信贷产品,帮助民营企业获贷51.9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今年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贷款余额963.5亿元,减免税收3.58亿元,降低民营企业社会保险费1.1亿元。
      除了拿出真金白银,泸州也在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在全省率先出台《规范行政机关涉企行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十条措施》,健全协同保护体系,打击各类涉企违法犯罪行为,挽回企业经济损失3亿元。
      为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近年来,泸州市还常态开展“泸商回引”“面对面+键对键”“我为民企解难题”等政企沟通活动,积极为企分忧,纾难解困。创新开展“有困难找工商联”行动,为企业量身打造服务快车有关经验在全国进行交流。
      针对部分企业反映的诉求交办、问题解决、结果反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泸州启动12345涉企诉求快速响应机制,以问题快速收集、诉求快速响应、争议快速会商、结果快速回访“四快”推进“诉来速办”。该机制依托12345系统平台优势,广泛收集企业诉求,力争达到企业诉求响应率100%、诉求反馈率100%。

    开放与包容
    铸造一座安商护商富商之城
      自古以来,泸州就以通衢之利联通八方、凭借舟楫之便融通天下。
      “公司开业两个月来,大批来自省内其它市(州)和重庆、云南、贵州的客户发来信息反馈,对泸州的发展环境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们已因此享受到泸州城市能级提升带来的红利。”四川细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子茂说。
      该公司落户泸州,填补了泸州大健康产业细胞科技领域的空白,为泸州打造国家区域医药健康中心贡献力量。
      四川细胞科技有限公司在泸州创立,缘于2021年,农工党西南医科大学基层委员会委员、西南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肖占刚撰写的“关于推进我市细胞产业的建议”被评为泸州市政协年度重点提案,在全市形成发展细胞产业的共识,引来企业投资,从而加快推动细胞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乘势而为,四川细胞科技有限公司在泸州发展,让不少泸商增强了回乡投资创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信心。
      第二届泸商大会期间,广大泸商热情开展洽谈,投资意愿强烈,为泸州再“上新”45个项目、总投资248.7亿元,促进泸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当前,泸州正坚持优势优先、特色发展,深入实施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倍增、成长型支柱产业突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育壮大“三大行动”,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六大工业产业提质倍增行动,重点发展白酒(食品轻纺)、能源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医药健康六大产业,力争到2027年实现提质倍增,较2021年实现翻番。对新获认定或批准建设的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泸州将分别给予500万元、200万元的奖补,鼓励六大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协助企业解决创新发展难题,泸州市通过落实市、县两级有关科技扶持政策,提高企业研发投入主动性,发挥科技支撑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仅2023年,泸州在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方面,陆续兑现研发投入补助、创新平台建设补助等近3000万元。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备案入库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1009家,同比增长61.2%。
      展望未来,泸州将始终与广大泸商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持续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践诺守信的社会环境,让大家在泸州放心投资、安心创业、舒心生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