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冶集团:数智赋能 助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
-
五冶科技中心是成都市综合节能率最高的近零能耗办公建筑之一。中国五冶集团自主研发的IBMS智慧运维管理系统。项目施工现场的四轮激光地面整平机器人。
□伍仲文 (图片由中国五冶集团提供)
8月22日,由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主办的第九届工程建设行业互联网大会在成都召开,来自建筑、能源、咨询、设计、互联网等领域的60余家国内知名企业齐聚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位于现场展区核心位置的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五冶集团”)展台,根据光线自动开关百叶窗的五冶科技中心模型、实时展示建筑“全身数据”的数字孪生智慧运维管理系统(IBMS)、憨态可掬的智能运输机器人等科技感十足的“展品”悉数亮相。
作为扎根四川60余年的建筑央企,中国五冶集团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主动融入治蜀兴川大局,锚定“以高质量发展铸就全产业链顶级服务商”的战略目标,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与主责主业深度融合,持续提升企业经营质量和管理效果,积极培育和发展建筑业新质生产力,争当建筑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标杆示范。
以数字化手段推动企业转型发展
日前,由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主办的第五届工程建设行业BIM大赛评选结果公示,首次设立的特等奖由中国五冶集团的“BIM技术助力锦江区成龙街道棬子树村1、2组新建住宅及配套设施项目智能数字建造”“黄石新港港产城项目BIM全过程应用和数字建造”两个项目摘得。据统计,在此次评选中,中国五冶集团共斩获14项大奖。
建筑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场景,数字化是赋能行业向“新”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国五冶集团积极适应行业发展需求,从战略高度推进数字化建设,立足工程施工主业,一方面,搭建起从总部直达项目一线的企业运营管控中心,对风险点位进行实时监控,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推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与施工管理深度融合,搭建起覆盖全国近500个项目现场的远程管控中心,通过大屏幕,公司总部可以“一键直达”项目一线,对劳务用工实名制管理、环境管理等情况开展定期检查,还能启用“智慧工地”子功能,对质量安全巡检、形象进度管理、BIM轻应用等进行智能监测,形成一项项工作建议、数据成果,提升项目在设计、施工、后期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的管控效率和质量。
以智能化布局锻造核心竞争优势
在全国首家聚焦“碳中和”的实验室——天府永兴实验室园区建设项目(一期)现场,四轮激光整平覆膜机器人正在高精度作业、智慧碳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工地的碳排放,智能建造与绿色低碳在这个“近零碳试点施工工地”实现高效结合。
中国五冶集团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主引擎,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依托自有的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平台,打通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智能施工、智慧运维等全建设周期和全产业链。在成都科创生态岛项目、南充市医学科学产业园项目等四川多个智能建造试点项目的建设现场,中国五冶集团不仅配备了能自动测量、能整平收光的各类机器人,还引入从地面“按按钮”就能实现高空作业的5G远程液压爬模、远程控制塔吊等一系列智能装备,实现了安全、效率、品质“三赢”。
当前,中国五冶集团正以五冶科技中心投用为契机,加快推进旗下智能建造中心、城市更新工程中心等八大工程中心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做强科研创新平台,并围绕绿色建材、绿色建造、绿色建筑三大环节推进技术创新和试点推广,推动绿色、低碳、低能耗建筑产品规模化应用。同时,主动承担产业链“链长”责任,与简阳市强化政企协同,先行先试,打造了占地近千亩的中国五冶集团(成都)建筑生态产业园,邀请绿色建材产业上下游、左右岸企业“入圈”,共建绿色建材产业集群,助推区域供应链循环畅通,为实现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