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洛遗址年代最早超过距今20万年

    刷新人类登上青藏高原东缘时间

  •     

    ●以皮洛遗址为代表的高海拔地区的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多个拥有不同石器技术的古人类群体都曾登上高海拔地区生活。青藏高原并非早期人类无法踏足的生命禁区,而是一个人类文化相互交流的热点区域
    ●皮洛遗址及周边区域是中更新世晚期人类行为复杂化和多样化的表现,也说明莫维斯线以东并不是文化隔绝下的一潭死水,相反存在相当活跃的人群和文化交流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晓铃

      8月14日,皮洛遗址暨更新世亚欧大陆古人类迁徙扩散国际学术会议在稻城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稻城皮洛遗址的年代最早已超过距今20万年,意味着人类至迟在20万年以前就登上了青藏高原东缘。
      在极端环境下,远古人类如何生存繁衍和演进?更新世亚欧大陆古人类曾经如何迁徙扩散?来自国内外旧石器考古、古环境研究、年代学、冰川地貌研究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将在研讨会上分享近年来的最新考古及研究成果,深入探讨高海拔地区人类活动历史、莫维斯线与手斧研究、亚欧大陆人群迁徙互动和文化交流等重大学术课题。
      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主任王社江表示,希望通过研讨会的举办,推动学术界及公众加深对更新世期间亚欧大陆人群演化历史以及文化发展演进过程的理解,也为相关旧石器遗址的保护展示和利用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
      此次会议由四川省考古学会和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承办。

    皮洛遗址年代继续上推

      在全球旧石器考古研究的版图中,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区域。由于高寒缺氧的恶劣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该地区史前文化研究长期面临诸多挑战。近年来,四川及青藏高原其他地区的旧石器考古不断涌现重大新成果,为重新审视和思考早期人类征服高海拔地区的历史进程、探索远古人类如何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繁衍的演进提供了可能。尤其在2021年,大型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皮洛遗址公布考古成果,其特殊的地貌位置、完整的地层序列、多样的石器技术为了解亚欧大陆东西侧的人群交流提供了关键证据,也为认识人类征服高海拔地区的历史进程提供了宝贵的新材料。
      皮洛遗址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海拔约3775米。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20年发现遗址以来,已开展三次主动性考古发掘,发现石制品1.2万余件。远古人类究竟何时来到皮洛?这块高海拔区域当时的环境如何?2021年,发掘团队根据初步测年结果,宣布遗址最早距今超过约13万年。而记者从此次会上了解到,考古人员连续近四年在皮洛展开野外调查以及实验室研究,其中针对年代学和古环境进行了攻关。根据采集的59个光释光样品进行的最新测年,皮洛遗址最早已超过距今20万年。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助理教授冯玥介绍,皮洛遗址根据地层、石器原料、剥片策略、典型器物和工具组合的情况,可以划分为四期。第一期是以砂岩砾石为毛坯的简单石核-石片工业,显示高原最早的居民可能源自华南地区早期人类沿长江及其支流向上游地区的扩散,而这一时期的年代最早超过距今20万年。第二期新出现的手斧、薄刃斧等工具,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典型阿舍利遗存。第三期出现小型两面器。最晚期则是更为复杂、精细的工具,例如石英小石片开始出现。
      冯玥介绍,哈佛大学教授莫维斯上世纪40年代提出了莫维斯线的假说,认为欧亚大陆中部由于有青藏高原和中亚沙漠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东西文化的交流,最终形成了手斧和东亚地区使用砍砸器的两个大的文化圈。“但是近年来尤其是以皮洛遗址为代表的高海拔地区的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多个拥有不同石器技术的古人类群体都曾登上高海拔地区生活。青藏高原并非早期人类无法踏足的生命禁区,而是一个人类文化相互交流的热点区域。”而通过对皮洛遗址及周边区域的调查,可以发现早期人类在这个区域活动的强度、时间和密度都超过人们以前的认识,“它是中更新世晚期人类行为复杂化和多样化的表现,也说明莫维斯线以东并不是文化隔绝下的一潭死水,相反存在相当活跃的人群和文化交流。”

    四川已发现200余处旧石器点位

      研讨会期间,专家学者还将继续考察皮洛、资阳濛溪河、遂宁桃花河等遗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近年来,除了皮洛、资阳濛溪河、遂宁桃花河等遗址,四川已发现200余处旧石器点位,覆盖全省14个市州,在成都平原、川西高原、川南川北均有发现,证明彼时四川境内的多个区域已有人群迁徙并频繁互动。旧石器时代,四川并非人迹罕至。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考古研究所所长郑喆轩在会上介绍,皮洛遗址是目前青藏高原年代最早、面积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世界海拔最高、东亚地区最典型精美的阿舍利遗存,丰富的遗物和文化“四叠层”系统反映了早期人类登上青藏高原的历史进程,“说明在旧石器时代,高原地区就已经不是人类活动的荒漠。早期人类的智力水平和技术能力应该比我们原来想象的高得多,所以才有能力不断上去。”
      2022年,考古人员在遂宁启动对桃花河遗址的发掘,迄今已发现包括手斧在内的上万件石制品以及少量动物化石,并发现了石器加工场所及其他罕见的早期复杂遗迹。桃花河遗址的初步测年表明最早距今约35万年,是目前中国华南到东南亚发现的大中型砾石石器最丰富的遗址之一。这处遗址面积大、遗物多、密度高,应该属于在此活动的早期人类的基本营地或中心营地。值得一提的是,遗址体现的人类技术和文化特点非常鲜明,特别是特征明显的早期复杂遗迹的发现非常罕见,即使在全球也属于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兼具的重要旧石器遗址。
      资阳濛溪河遗址距今约5万—7万年,处在现代人起源扩散的关键阶段。迄今为止,遗址已出土石器、动物化石及碎屑10.5万余件,另有数以万计的植物遗存和少量木器、骨器及其他遗存。此外,遗址还发现有用火、切割、刻划、琢制等痕迹。该遗址为深入探讨早期人类对特殊石料及有机质材料的认知及加工利用方式,对动植物资源利用的广谱化,艺术萌芽和技术与认知能力发展、现代人的出现和扩散等国际重大问题,提供了关键节点的重要材料。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