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施生态警务 守护生态安全

    千年蜀道上有一抹“公安蓝”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子晴

      8月13日,广元市剑阁县翠云廊古蜀道,古柏郁郁葱葱,59岁的剑阁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民警杜文波和同事在林间巡逻,默默守护着古树名木。
      千年蜀道上的一抹“公安蓝”,正是四川公安实施生态警务的生动缩影。四川以实施生态警务为载体,加快形成和提升公安战斗力,扛起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政治责任。

    构建生态警务共治格局

      清晨,阳光透过树林,大熊猫国家公园天全县警察大队队员在海拔1900米的大熊猫国家公园黑旋沟管护站集结出发。行进途中,他们不时记录沿途植被状态,勘察各种动物的粪便、脚印,步伐艰难却不曾停歇。
      这是雅安公安创新大熊猫国家公园联合执法模式的一次尝试——通过整合林业、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执法力量,组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由公安森警大队长兼任综合执法大队长,实现“一体调配、一体执法”。这样的巡护工作,大队每年都要联合相关单位开展多次,巡护覆盖面积达600平方公里。
      不止在雅安。达州打造巴山生态义警队,形成党政引领、公安牵头、部门参与、基层主战工作格局;阿坝结合当地民俗特色,发展出农村支客师生态保护宣讲队、摩托车(马队)宣讲队、女子生态巡护队等群防群治队伍。
      “通过打造生态警务品牌,推动生态保护刑事执法由‘重打击’向‘强预防’转变,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保护新格局。”公安厅森林警察总队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安机关还联动相关部门开展刑事打击行动,推动补植复绿、复耕复垦。
      此外,四川公安不断深化川渝、川陕甘、川滇黔、川青藏等省际警务协作,常态化开展警务交流。与重庆市公安局建立森林防灭火警务合作机制,组织毗邻地区公安机关常态化开展森林火灾风险防控;会同甘肃、陕西公安厅以及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召开川陕甘毗邻地区警园合作联席会,共商跨部门、跨省域执法合作。

    严打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

      在甘孜州道孚县,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自然环境,让黑熊、金钱豹等珍稀动物频频走出秘境,进入人们的视野。
      “我们在日常巡逻时发现一林区内设有临时居住棚和部分捕猎工具,疑似有人盗猎野生动物。”道孚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民警王海波回忆,收到线索后,道孚县公安局立即成立专案组对现场进行布控,最终成功破获这起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抓获两名犯罪嫌疑人。
      近年来,全省各级公安机关聚焦环境污染、破坏耕地、非法捕捞、破坏生物多样性和毒害古树名木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大打击力度。自2020年起,全省共立案查处生态资源领域犯罪案件1.3万余件,移送1万余件1.6万余人;通过探索建立生态安全犯罪领域数据库、建设全省情报研判片区支撑点、将全省3000余个森林草原防火监控视频接进公安视频专网,构建起全维度、全时空的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信息化预警网。
      同时,强化警种部门协作,通过合成作战形成生态保护打击合力。目前,全省已组建起4支省级火案侦查应急支援队和内地火案实训团,储备火案侦破和火因调查专业力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