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杠王”邹敬园的冰袋与热血


  •   8月5日,中国选手邹敬园在赛后庆祝。   新华社记者 赖向东 摄

        

    巴 黎 夺 冠

      “行动派!有血性!”在中国体操队训练场,有这么一句标语,鼓励运动员们刻苦训练,把每个训练日当作比赛日。
      “运动员一定要在赛场上拿成绩,不能只是口头说说,这就是行动派;有血性,就是要对说出来的话负责,把该拿的冠军拿回来。”这是邹敬园对这句话的理解,也是他坚定不移的信念。
      来到巴黎,站到他熟悉的双杠决赛现场,他只有一个目标:夺冠!
      邹敬园做到了。5日的男子双杠决赛,邹敬园在8名选手中倒数第三个出场,每一个动作的完成都在他的掌控中,完美落地后,他高高挥舞右臂,发出胜利的吼叫,他知道这枚金牌稳了!
      16.200分,他是当日唯一一个得分上16分的选手,领先第二名0.7分,以压倒性优势卫冕。
      邹敬园在双杠项目上有着绝对统治力,他是东京奥运会双杠金牌和体操世锦赛双杠冠军得主。抵达巴黎之后,他的状态非常稳定,资格赛、团体赛,他的双杠成绩都非常出色,4日,他还夺得了一枚吊环银牌。
      “作为运动员,我觉得一定要有追求,特别是觉得自己有实力、有优势的,要拿得下,机会在那边要抓得住。”邹敬园说。
      从东京到巴黎,这三年对于邹敬园来说,经历了太多。以双杠为主项的他,为了给中国体操队团体争分,开始苦练吊环等项目。“我想在体操上面有更多突破,但是每次练到一个瓶颈的时候,都会有伤病的出现。”
      伤病几乎是每个运动员不得不面对的挫折。走下赛台,邹敬园立刻把冰袋敷在右肩上。连日来的训练和比赛,他的身体几乎达到了极限。“如果现在是训练的话,我肯定是练不了的,但这是在比赛。”
      “上场前,教练问我肩膀怎么样,我说不用问我。”邹敬园淡定自若地说,“我进场之后能感受到大家的期待,那一瞬间,肯定什么都不要去想了,专注动作。”
      本届奥运会,中国体操男队本有希望夺得男团冠军,然而因为失误,他们接连与团体和个人全能金牌失之交臂。遗憾的氛围中,“吊环王”刘洋拿下一金,“双杠王”邹敬园再下一城,为中国体操正名。
      14岁进入国家队,转眼12年。征战两届奥运会,两次站上男子双杠最高领奖台,邹敬园觉得一切都值了。“我觉得人生可能就是很短暂,珍惜每一天,珍惜每一场比赛,珍惜自己的职业生涯。”
      对于未来,26岁的邹敬园笑着说:“我想先休息下来,然后希望自己能够对体操项目的发展做一些贡献,让体操在奥运会的舞台上证明它的价值。”
      新华社记者 卢羡婷 李典
      (新华社巴黎8月5日电)


    家 乡 观 战

    儿子漂亮空翻落地 邹父激动一跃而起

      “有了!动作很标准,表现非常好!”8月5日下午,随着大屏幕上邹敬园一个空翻落地,宜宾市业余体育学校的观赛现场响起欢呼声,邹敬园父亲邹志平举起手臂欢呼,激动地从座位上一跃而起。
      “16.200分!冠军!”在双杠决赛邹敬园夺冠瞬间,观赛的亲朋好友沸腾了,欢呼声、呐喊声不断,击掌、拥抱,庆祝这一胜利的时刻。
      为给儿子带来好运,邹志平还将邹敬园获得的金牌和相册带到了现场。“他从小就追求完美。”邹志平说,希望他继续追求荣耀、继续拼搏,“还希望他未来能经营好自己的小家。”
      “完成度特别高。”邹敬园的启蒙教练李小兵说,“赛前我还和园园沟通过,希望他能够保持状态、调整自己。”李小兵教练曾在宜宾业余体校工作,邹敬园也是在这里开始体操生涯的。
      此次出征奥运前,担心影响他的发挥,家里也没有为他送行。“只希望他能以平常心对待比赛,把平时训练的状态拿出来。”邹志平表示。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川 宜宾观察 曹洋 陈治吏 罗顺

    “奥运五金王”邹凯:
    带伤卫冕 园园表现得很不错了

      奥运体操“五金王”邹凯虽然没有前往巴黎观赛,却一直关注着中国体操队的此次奥运征战,尤其是四川老乡邹敬园的比赛,更是一场不落。对于这位小老弟带伤卫冕双杠,邹凯由衷感慨:“园园已经表现得很不错了。”
      邹凯表示,在奥运赛场,每名运动员都难免承受着压力,即便如此,邹敬园还是高水平地完成了比赛任务。从这个角度来说,获得一金两银,邹敬园的表现可圈可点。唯一让邹凯感到可惜的是,邹敬园在吊环上的运气差了一点。如果在一些细节上做得更好,他很有可能在本届奥运会上多拿一枚金牌。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薛剑(本报法国巴黎8月5日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