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犹未尽的情与思

    ——读黄康生散文集《携春而行》

  •     

    □赖廷阶

      深情才具有人性之美,思考就能探索真理。散文的深情触动人心,而具有思考深度的散文不多。黄康生的散文有深情、有独立思考,从《携春而行》散文集中,我们可以看到,作品把深情的抒发与独立思考的深度价值融合,让作品具有抒情张力,在情感的张力中深挖生命的甘泉,找到生命的价值所在。
      黄康生的散文从生命的事物身上揭示了痛感,痛感是抒情与思想的合一融合与表达。这样的散文就显示出了厚重感。
      散文有痛感,提醒灵魂。
      黄康生的散文在情感的抒发时,有来自灵魂的痛觉,表达了本质的面貌。
      生命树就是生命的根本,穿透岁月,历久弥坚。《古榕树之痛》一文写道:“三百多年来,古榕树就这样记录着村里人的喜怒哀乐,承载着村里人的岁月记忆。古榕树也成了村子的象征,不管亲戚来自多远,多么陌生,只要提起江边这棵古榕,就一定不会迷路。”
      来自生命源头的生命树,当然是人们不迷失人生方向的路标。生命树长在生命河边,更是说明人生回到生命树的怀抱,就永远有生命河的甘泉浇灌。
      天堂的本质就是具有孩子一样气质的,就可以进入乐园。孩子们都说:“大榕树是真正的乐园,那里没有欺压,没有贵贱,大家都可以开心地玩耍。”有永恒之爱的地方,就是天堂。孩子们的童年玩得开心,人生美好时光幸福,都是需要生命树的恩赐。
      人生如树,经历风霜雨雪、风吹雨打。一生的经历都需要生命树给予不屈不挠的坚强精神。生命树具有永恒生命,生命树的儿女都会捍卫来自生命树给予的幸福。生命树有生命的尊严,有着人们的人生希望,不能被利益摧毁,不能被欲望戕害,只有爱才能保护生命的风景。
      古老的树身上寄托了人们的情感,人的生命力都附加在生命树身上。
      散文有思考,令人难忘。
      事、物的特点与事物的情感紧密相连。散文里的人物,有特点就能让人记得住,人物有不一样的地方,就能让人深思。这都是作家的精心布局产生的作品阅读效果。
      人要活成生命树的风景,一个真正有境界的人度过的人生,是一棵走动的生命树。《七爹的咳嗽声》中,七爹是一棵走动的风景树,树的声音是美好的旋律。咳嗽是一种音乐,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是一位老人的记号,是一种标志性的温馨。
      每一天,最早的声音是公鸡的打鸣,村庄被七爹的咳嗽声喊醒,这说明七爹醒来得很早。“村里人说,村庄是被七爹的咳嗽声叫醒的。”一个人的咳嗽声,成为一个村庄的时间记号,这是多么温暖美丽的声音刻度。老人的咳嗽是历史的一种记忆,起到了提醒时间的作用。
      这篇散文通过对七爹的咳嗽声进行描写,写出了幸福的深度,写出了历史的选择与行进。
      散文有力度,振奋人心。
      好的散文不是鸡汤一类的靡靡之音、卿卿我我,好的散文具有冲击力、具有能量,给人震撼,振奋人心,引人深思。
      人的深度如一口井,井的深度与水的质量息息相关。生命树是生命的风景,井也是生命的风景,都是活着需要的生命保障。
      美好的井水是甘泉,来自生命源头的活水,给人解渴,给生活提供生命之源。《古井》一文中,一个人从少年到长大,与一口井里的甘泉有关,这口井陪伴人们从童年到晚年,从一代到下一代、三代几代,都得到了井水的恩典。喝了“恩典活水”,得到了洗礼,内心就有了光,无论什么时候,人的身上就有了能量。
      古井的力量代表了岁月如水的过去,也代表了现在,乃至未来,因为人们常说时间如水,作为古井就代表了时间的一种容器。
      黄康生的散文形成了散文气象。
      读黄康生的散文,读了几篇后,就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在流连忘返的阅读中,被散文里的真实情感所感动、震撼。
      黄康生的散文总是在情感的背后,有着生命本质的支撑。在情感抒发的背后,总有思想的甘泉流淌。
      (《携春而行》,黄康生著,人民日报出版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