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网友问:成都是否应将混动新能源汽车纳入限行?交管部门回复——

    将适时启动可行性研究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庭铭

      随着绿牌车日益增多,“成都新能源汽车是否应纳入限号政策”成为成都市民关注的焦点问题。近日,有网友通过“四川省网上群众工作平台——问政四川”反映:由于新能源汽车不限行,导致交通更加拥堵,建议将混动型新能源汽车纳入限行范围。
      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回复称,关于“将混动新能源汽车纳入限行”的建议,该局将适时启动可行性研究。其他网友对此有哪些意见?其他城市是否实施了类似措施?记者进行了梳理。

    网友有争议 混动车与油车是否一视同仁

      网友提出的建议主要是基于对混动车型的考虑。从环境污染来说,混动车型的电力驱动只能短距离续航,大多数时段还是主要依托燃油驱动,无疑加剧了环境污染,有悖于环保节能的初衷。从交通压力来说,混动车型的限行将一定程度上缓解成都的交通压力。
      网友的建议并非空穴来风。根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3.45亿辆,新能源汽车2472万辆。目前我国96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26个城市超过300万辆,其中成都、北京、重庆汽车保有量超过600万辆。
      相关媒体报道,截至目前,成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75.52万辆。而在2023年底,成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63.3万辆。
      随着新能源车数量逐渐增加,不少网友认为,从降低环境污染和缓解拥堵的角度来说,有必要将混动型新能源汽车纳入尾号限行。网友“颜小胖子”还提出,增程、插混等但凡可能用油的车型都会产生污染,应该跟油车同权同义务,即同样纳入限行范围。
      但是,也有网友对此持反对意见。网友“王大叶”认为,混动车在城市里基本用电,不赞成限行。网友“大羿”建议,不应一竿子打死,他的私家车也是混动新能源汽车,但续航是180公里,只有出去玩才会用油,在市区全是用电。“既然用电就不会产生环境污染,那就应该与油车区别对待,为什么要把我们纳入尾号限行?”

    外地有探索 北京已实施相关限行措施

      相关资料显示,成都的尾号限行政策制定初衷就是为了缓解成都市汽车总量大、增长快,交通供需矛盾突出,以及由此派生的大气环境污染等问题。
      截至2012年6月底,全国5个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的城市中,成都排在北京之后。截至当年8月底,成都全市汽车保有量达到211.41万辆,单月汽车上牌量已经连续44个月突破2万辆大关。
      为此,2012年9月成都发布《关于实施二三环路之间区域汽车尾号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规定从当年10月起,成都市三环路(含)与二环路(含)之间区域内所有道路实施汽车“尾号限行”交通管理措施,除部分规定车辆外,所有“川A”及外地籍号牌汽车均受此限制。这意味着,成都城区首次迎来区域性尾号限行。此后,成都的尾号限行政策经过多次调整和优化,也不断顺应城市发展和交通状况的变化,在限行时间、限行区域、限行对象以及豁免条件等方面进行导向性修改。
      当年的尾号限行,主要是针对燃油车。10多年过去,随着电动汽车的增加,个别城市已经开始将混动新能源汽车纳入限行。
      相关资料显示,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曾在2021年回复网友称,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规定,只有该市纯电动小客车(以可充电电池作为唯一动力来源、由电动机驱动的小客车)不受尾号限行措施限制,其他新能源汽车受尾号限行措施限制。
      成都是否会将混动新能源汽车纳入限行?记者将持续关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