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名汉源县马烈乡新华村村民被安全转移到临时安置点
转移村民 陡坡上搭起救援“人梯”
-
7月21日,消防救援队员正在转移受灾群众。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华小峰 摄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珩 李婷 华小峰 周海波 陈昊 雅安观察 黄刚 张超
7月21日,雅安市汉源县山洪泥石流灾害救援进入第二日。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抵达救援一线,见证了100多名马烈乡新华村村民安全转移到临时安置点的全过程。
“抓住我的手,抓稳了”
点名,编组,整队……9时,公安队伍跋山涉水,抵达6组和7组的村民集中点。民警们将52名村民编成3组,每组由多位民警负责转移。
在民警护送下,6组和7组村民陆续被转移出来,可在一斜坡前却因行走困难而停滞不前。“你们先下去,站到陡坡上,拉一把,扶一下。”汉源县公安局九襄派出所副所长李雨指挥民警行动。民警们用脚作阶梯,用手当护栏,在陡坡上搭起“人梯”。
“抓住我的手,抓稳了。”“不慌,踩住我的脚。”民警们反复提醒,背、搀、抱,将村民们一个个向下转移。汉源县公安局民警代攀恒告诉记者,转移名单上的52名村民都得到了安全转移和妥善安置。
“能和大家在一起,我们就安心了”
10时55分左右,新华小学安置点外,传来一阵呼喊声:“请大家让一让。”只见一群年轻的消防队员满头大汗,背回来两位80多岁的老人。
两位老人分别是86岁的王文芳和81岁的绍兴洪。特别的是,救援队伍和老人家给现场带来了一股扑面而来的“椒盐味”——他们的身上除了汗水,还有一股花椒味。
“我们营救两位老人过程中,大家轮流背了两小时,考虑到优选最近路线,穿越了不少花椒林。”雅安市消防救援支队和平路特勤站副班长王永健说,当下,汉源花椒已成熟,从林中穿过,多多少少会沾到一些气味,“花椒树上有许多小刺,我们想办法将老人家保护好,防止他们被刺伤。”
7月20日,王永健和战友在新华村7组和8组之间的山区,发现两位老人分别被困在家。7月21日8时左右,队员们确定情况稳定后决定将两位老人转移到新华小学安置点。因为出发太匆忙,消防员们随身只携带了救援绳索。就地取材,他们找来树枝,用绳索捆绑成简易担架,或是将椅子绑在竹竿上,做成“救援椅式担架”来转移群众。
15时,武警官兵将8组的最后一批村民转移至新华小学安置点。88岁的杨学英是被简易担架抬下来的,一路比较颠簸,她有些头晕,医务工作者迅速上前检查。所幸婆婆并无大碍,她的老伴杨学华说:“能和大家在一起,我们就安心了。”
多台大型机具上阵 紧急抢通大沟桥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昊 周海波 刘珩 李婷 华小峰 雅安观察 黄刚 张超
雅安市汉源县马烈乡新华村因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灾害,洪水冲毁村上的大沟桥,救援力量特别是救援机具进场困难重重。
“上游泥石流太多,桥洞完全被堵住了。”7月21日中午,记者来到大沟桥附近时,桥梁的两个桥洞堵满了石头、树枝等堵塞物,新合沟中的湍急水流漫至桥面。
大沟桥为两孔石拱桥,长20米,宽6米,位于乡道Y104线新华村境内,是连接新华村3组和5组的主通道。造成道路中断的原因,不只是桥洞堵塞。在靠近新华村3组的桥头位置,一段长约20米的路基整体塌方,阻断了道路,导致救援车辆无法通行。
交通运输厅公路局总工程师李林介绍,从7月20日下午开始,交通运输厅组织包括10名路基、桥梁、地质、测绘等专业技术专家在内的90余人奋战大沟桥抢通工程。7月21日早上,多台挖掘机开始疏通上游河道和堵塞的桥洞。与此同时,省交通应急物资储备中心调派的21米长的机械化快速桥也已从成都运抵马烈乡新华村境内待命。
“桥洞通了!”7月21日14时,一处桥洞被成功抢通,桥面不再漫水,塌方路段抢修随之展开。一车车土石方从几十米远的河道旁运到塌方路段,倾倒而下。与此同时,大沟桥的另一个堵塞桥洞实现抢通。
此时,多台大型机具向塌方路段聚集,分工合作,最终于16时许成功抢通大沟桥,实现救援主通道——乡道Y104线(峨边至富林)全线可通达。
当天下午,新华村境内另一座水毁桥梁——豆腐石桥,其人行便道已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