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郫都区:以改革之笔绘就城市向上生长曲线


  • 郫都区城区风貌。 何曼青 摄

    郫都区战旗村乡村十八坊。   郫都区委宣传部供图

        

    □文君

      位于横山脚下柏条河畔的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独具川西特色的民居和林盘景观,自得一派,闻名天府。这里产业兴旺,郫县豆瓣、唐昌布鞋、蜀绣等成为“抢手货”;百姓富裕,家家户户住进小别墅,过着幸福的田园生活。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它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产物。”郫都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世纪70年代村集体出资投建全县第一个机砖厂,到2015年敲响我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在农业农村创新改革方面,战旗村始终一马当先,成为郫都区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中不断勇于“下深水”和“蹚新路”的一个生动缩影。
      改革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巨轮”,每一个个体、每一个区域都是“巨轮”前进的参与者、奋楫者。从农业大县到都市新区,从西部小城到全国百强区,郫都人民用改革之笔,绘就出一个区域向上生长的清晰脉络。

    改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如果把中国改革比作一本书,农村改革一定是浓墨重彩的一章。地处都江堰精华灌区的郫都,是这“篇章”的阅读者,也是书写者。
      谈到中国农村改革,土地和房屋是绕不开的话题。2015年9月7日,战旗村一宗面积为13.447亩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成功出让,敲响了四川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战旗村境内的第5季·香境就是‘第一槌’结出的硕果,目前已成为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战旗村党委书记高德敏说。
      不仅是“第一槌”,也不仅是战旗村。2015年,敢闯敢干的郫都区被列为33个国家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区县之一。从纳入试点到去年底,郫都全区共入市122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总面积约2860亩。
      多元化的资本进入乡村,给农村带来发展活力。三道堰镇青杠树村通过整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并以此作为出资,引进外部企业共同成立管理公司,参与村里旅游资源的运营。专业化的运营让青杠树村成为成都周边近郊乡村游的“网红村”。
      郫都这块“试验田”还承担着更多的试验任务。2020年8月,郫都区进入中央部署的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行列。在充分保障农户住有所居的前提下,郫都区积极探索资产租赁、作价入股、合作联营、自主开发、抵押融资等宅基地盘活利用方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拓空间增动能,着力探索一条改革赋能兴产业、强集体、促共富的新路子。
      改革之“花”,结出累累硕果。郫都区农业农村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郫都全区累计办理农村住房财产权抵押82宗、抵押金额1.04亿元,撬动吸引社会资本12亿元,建设泥巴小院、豆瓣农庄等项目41个,带动农村集体总资产突破4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6%,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第四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

    改出产业发展新活力

      不久前,华为两大创新中心——华为(西南)数字机器人创新中心和华为(四川)人工智能与智改数转创新推广中心同时落子郫都,华为具体圈定的区域,是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该走廊是郫都区乃至成都市制造业相对集中、活跃的区域之一。
      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是改革创新的产物。当成都GDP迈入2万亿元大关,如何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成为高质量发展路上的必答题。运用创新改革思维,成都市提出,要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推动“三个做优做强”提升城市整体功能。
      在此背景下,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应运而生。该走廊以清水河为轴、科创新城为核心,协同联动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成都高新西区等重点区域、成都智算中心等技术平台,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功能、科幻产业为特色功能、带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示范走廊,是展现成都“科创引领、智造赋能、校地共兴、产城融合”的示范窗口。
      “走廊”建设被郫都区视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机遇。《成都市郫都区贯彻落实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2024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将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协同成都高新区、成都市温江区全面推进“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建设,优化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郫都片区策划设计,加快推进“一岛链两组团”规划落地。
      按照“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基本成型、三年集中成势”思路,该区域正积蓄着火热发展态势:高郫合作园建设加快推进;园区内一期土地拆迁已完成,华为智算中心、东材科技、瑞波科等项目已入驻,二期778亩土地拆迁工作及太清路南延线综合管廊建设基本完成。
      产业发展后劲充足。签约引进东材科技、贵州航锐、瑞波科等重大项目6个,总投资189.48亿元;北京牧家、北京煋邦等“专精特新”项目3个,总投资4.05亿元。

    改出安居乐业好生活

      增进人民福祉,是一切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郫都,和改革相关的故事,也发生在社区这个大舞台。
      比如,针对社会力量参与不足、资源调动不充分等治理问题,郫都区依托“微网实格”,率先探索“社区合伙人”模式,链接高校、商企、机构等资源力量,推动“微网实格”治理效能提升,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格局。该模式还入选了全国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
      通过这一模式,使群众受益。犀浦街道犀和社区的“和聚场”聘请有知名度的巴蜀笑星为“社区合伙人”,将场地交给其打造、运营,合伙人每次演出拿出一部分赠票回馈社区,社区居民只需花一元钱就可抢票。
      郫都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郫都区已聚集各类“社区合伙人”800余个,服务社区居民10万余人次,实现了社区发展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公益服务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治理主体从“独角戏”到“大合唱”的转变。
      社区大舞台上的一系列改革,持续擦亮着幸福郫都的“底色”。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
      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改革必须继续向前推进。在推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方面,郫都区正在全面落实基本功能扩容下沉专项方案,引进优质教育品牌,争创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在全面推行全域医联体建设方面,郫都区正做优基层卫生服务三级体系,争创健康四川示范区(县);在增强社会治理效能方面,郫都区将强化智慧郫都建设,深化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夯实“王”字型城市运行管理架构。
      浪再高,也在船底;山再高,也在脚底。在打造“科创高地、锦绣郫都”的路上,郫都区将始终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乘风破浪踏征程,砥砺前行绘蓝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