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
●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提供根本动力
□李政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一部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丰碑史,就是一部改革开放史。正是因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中国人民才得以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只有继续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才能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提供根本动力。我国是拥有十四亿多人口的大国,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这样一个大国实现现代化没有先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可想而知。为此,必须通过改革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让人口大国进一步变成人力资源大国、人才强国。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体现和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使政府更加有为,市场更加有效,资源要素配置更加高效合理,加快破除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生产关系和堵点、桎梏,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新型生产关系,为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
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提供根本动力。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但共同富裕的实现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努力。实现共同富裕,首先要富裕,然后是共同富裕,其中,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财富创造和增长的体制机制改革,有利于维护公平、缩小贫富差距的收入分配改革、城乡一体化改革,都是不可或缺的。当前,必须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根本任务,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此,必须构建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而新型生产关系的构建,需要通过改革才能实现。
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提供根本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两手都要抓,都要硬。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在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物质基础的同时,不断提升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比如,通过相关领域深化改革,在经济建设过程中,进一步以人为本,注重人的身心健康、幸福指数、福利水平。通过文化、宣传和教育领域的深化改革必将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根本动力。进入新时代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深化相关领域改革,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但毋庸讳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任重道远,为此,必须通过深化相关领域改革与制度创新,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高绿色发展能力和环境治理能力,有效处理好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关系。通过深化经济与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环保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切实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提供根本动力。西方大国崛起过程中,都伴随着战争与掠夺。中华文明和中国式现代化决定了中国必然会走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但走和平发展道路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科技基础、军事基础,需要生产力水平领先。为此,必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构建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制度与环境支撑。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科技创新水平必然大幅提高,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必然不断涌现,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也必然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各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抗打压能力也会随之不断提高,就会愈发阔步向前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当前,我国不仅面临一些国家的军事威胁,还有贸易、金融、科技等领域的胁迫与挑战,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坚持走好自己的发展道路,才能实现突围,更好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最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系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