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要闻
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乐山市峨边县新林镇茗新村党支部:
产业兴环境美 党建引领乡村“蝶变”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艺茂
【名片】
乐山市峨边县新林镇茗新村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党员23人。近年来,支部充分发挥党建月会的统揽作用,在基层党建、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便民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显著成绩。茗新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
【先进事迹】
一幢幢红色屋顶、黄色墙体的二层彝族新居错落分布在翠绿的山坡上,户与户之间由平整的柏油路连通……7月2日,记者走进乐山市峨边县新林镇茗新村,干净整洁的村道和宽敞明亮的房屋映入眼帘。
“村民来自大小凉山8个县,刚搬来时环境脏乱差,大家都戏称是‘八县村’。”回忆起村里早先的样子,村党支部书记张俊林感慨不已。
记者走进村民刷日依祖家的院落,他正在打扫卫生,房前屋后都被收拾得干净整洁。他告诉记者,如今,村里居住环境优美,还有幼儿园、卫生室、文化广场等,“不管是孩子们上学还是大人们饭后娱乐,都有了好去处。”
茗新村的“蝶变”离不开党支部的引领。茗新村推行“支部建链、网格强链、群众融链”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三链”举措,将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沿着村道上行不远,便是茗新村现代农业园区马铃薯基地。7月初,正值马铃薯收获时节,村民在基地里忙碌着。沃艾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李强告诉记者,公司承包茗新村土地2600多亩,从内蒙古引进马铃薯种子,预计今年马铃薯单产将创全县新高。
在沃艾康等茗新村引进的多家龙头企业带动下,村民的致富路不断拓宽。“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7万元,带动180名群众在家门口创业就业,户均年增收6000余元。”张俊林说。
依托“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党社联建”模式,茗新村成立了茗新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引进四川健宝、沃艾康等行业龙头企业,建成6000平方米的食药加工园区、1.8万平方米乌天麻保种繁育基地和万亩林竹产业基地,还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建成浙川(峨边)东西部协作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和浙川(峨边)东西部协作农光互补产业示范园区。
张俊林告诉记者,茗新村还探索“党支部+电商”发展模式,村两委党员干部上门帮助群众开通抖音店铺、微店,建成电商网点2个,考察引进专业营销团队,“2024年第一季度全村线上销售腊肉、时鲜蔬菜、蜂蜜等农产品40余万元。”
党支部还争取到“彝步千年·文旅新寨”综合体、亲子研学基地、特色彝医养生馆等农旅项目落户,配套发展特色民宿、私人订制彝家美食、彝绣等乡村文旅产品,2023年接待团建、研学、观光游客1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