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渝党政联席会前 为什么先考察这个新区?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阚莹莹

      华蓥山、铜锣山,两山之间,一个现代化新区拔节成长。新区里,川渝路、四川路、重庆路3条主路并列而行,将新区分隔为智能制造产业区、高品质生活区、都市近郊现代农业园区和生态文旅康养区4个功能区。
      这是全国首个跨省域共建新区——川渝高竹新区。6月21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九次会议座谈会召开,两省市代表第九次共话“双城记”,为什么会前先考察这个新区?

    为重庆配套
    两大智能制造产业顺势生长

      2020年12月29日,川渝两省市政府共同批复,同意设立川渝高竹新区。新区规划范围包括重庆市渝北区部分行政区域和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部分行政区域,总面积262平方公里。
      产业共融是川渝共建新区的原动力。在此之前,邻水县由于在区位上靠近重庆,为重庆做配套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因此,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新材料两大智能制造产业,顺势成为川渝高竹新区的主导产业。
      “我们主要从事汽车造型设计、模型制作、展车和房车生产,服务于长安汽车、一汽红旗、广汽集团等大型整车企业。”在四川瑞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前来考察的代表被展厅里的新能源样车吸引。
      瑞创公司是最早一批入驻川渝高竹新区的企业之一。公司负责人介绍,入驻高竹新区后,得益于更好的区位优势、更低的运营成本,订单每年增长10%以上,2023年实现产值2.2亿元。
      截至目前,川渝高竹新区入驻企业已达205家,投产89家。投产企业中,有63家企业聚焦汽车配件制造,主要为长安汽车、长安福特、赛力斯等车企主机厂配套加工。汽车零配件产业集群初步成形,成为川渝高竹新区的主要工业产业,2023年规上工业产值达58.55亿元。
      “很震撼。”重庆市教委主任刘宴兵说,“川渝高竹新区同步推进技术链、创新链、产业链上的企业发展重庆相关配套产业,同时引入来自重庆的企业,规模很可观。”
      “都是实实在在的合作。”重庆市璧山区委书记秦文敏对广安与重庆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的合作印象深刻,“合作形成更大规模产业,将更有利于带动比亚迪在璧山区布局的云巴产业集群项目发展。”

    两省市政策护航
    吸引更多企业、汇聚更多人才

      根据相关规划,到2035年,川渝高竹新区将集聚人口28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
      如何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一个现实是,尽管两地山水相连、人文相通、经济相融,但此前,川渝两地相关政策有所不同。为此,川渝高竹新区通过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以“政策高地、成本洼地”吸引企业落地发展。当下,川渝两省市为川渝高竹新区已出台30多条“一体化”政策,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电价是企业运营的一项重要成本。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窗受理、一站式办理、一体化服务”的跨省便民办电新模式,是川渝高竹新区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四川水电资源丰富,电价相较于重庆更便宜,按照“政策就高不就低,成本就低不就高”原则,入驻企业可享受四川的更低电价。这一全国首个跨省域“一体化”供电体系的建立,为全国毗邻地区跨省域供电服务提供可借鉴经验。
      还有更多亮点:川渝首个跨省域联合运行的医保经办服务平台——川渝高竹新区医保服务站、实现“进一个门、办两省(市)事”的川渝高竹新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无差别办理证照实现市场监管服务“一体化”的川渝高竹新区市场监管办公室等,陆续投入运营。
      “在这里,我们得以将广安相对较低的土地、劳动力成本与重庆高水平的技术支撑、创新政策相结合,为企业创造更大发展空间。”瑞创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川渝高竹新区为企业提供的税收减免政策,入驻至今实现减免税收约500万元。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推动深化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形成更多标志性、引领性、突破性成果,在落实党中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中,干在先、走在前、作示范。”广安市市长赵波表示。
      “川渝高竹新区是一个非常具有标志性的地方!”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扈万泰表示,“接下来,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川渝毗邻地区国土空间规划格局,更好地利用好资源、保护好生态、保护好耕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