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发布集成电路产业新政
首次将扶持范围拓展到全市
-
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君芳 肖莹佩)成都高新区近日正式印发《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支持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下称“政策2.0”)。“政策2.0”对2020年成都高新区首次发布的集成电路产业专项政策进行优化迭代,从政策的系统性、针对性、创新性和补贴力度四个方面进行优化升级。
记者注意到,为推进成都集成电路产业协同发展,“政策2.0”作为区级产业政策,首次将扶持范围拓展到全市范围内,对成都市范围内为成都高新区集成电路链主企业配套的项目予以支持,区域联动布局产业生态,共享产业发展机遇。
“集成电路产业链条长,部分环节对环境承载能力要求相对较高。为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成都高新区必须与兄弟区市县协同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利共赢。在政策起草时,我们就考虑了跨区域协同,对落地成都市其他区市县的集成电路配套项目也将给予政策支持,促进全市集成电路产业错位抱团发展,形成合力。”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抢抓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机遇,发挥链主带动作用,围绕产业链供应链,构建安全稳定、完整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生态体系,“政策2.0”对集成电路“3+3”环节(设计、生产、封测+装备、材料、软件)进行全产业链、系统性支持。
成都聚集了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创新资源丰富。为进一步用好资源,“政策2.0”探索支持产教融合发展,引导高校院所将仪器设备开放给企业使用;鼓励集成电路企业及市内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业生态合作,联合研发自主可控产品、技术;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人才实训基地。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围绕链主企业推动产业建圈强链,以集成电路产业政策为牵引,不断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推进产业协同,聚力打造优质的集成电路产业生态环境,构建安全稳定、完整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生态体系,强力支撑成都“微波之都”建设,助力成渝地区打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第四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