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江堰灌区推进渠系电站集中控制

    给16座电站配备“超级大脑”


  • 都江堰灌区电站集中控制中心。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邵明亮 文/图

      6月7日,都江堰灌区电站集中控制中心大厅,值班人员在电脑上输入指令后,十几公里外的石头堰电站主运行监视图随即呈现,水位高度、发电机组等运行状态一目了然。
      “这是都江堰灌区今后所有渠系电站(利用渠道输水进行发电的电站)共用的‘超级大脑’,今年5月试运行,目前已接入7座。”顺着工作人员手指的方向看去,大厅前方,一块长9米、高5米的LED显示屏上,实时呈现着都江堰灌区各个渠系电站的运行情况。

    摸清灌区发展短板

      去年5月开始,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组织了一场针对渠系电站高质量发展的调研。“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处渠系电站运行成本不但没有降低,反而不断攀升,问题出在哪?我们展开了调研。”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调研小组利用1个月时间,在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外江管理处管辖范围内开展6次实地调研,查勘点位30余处。
      调研点位为何选择在这里?外江管理处管辖的渠系电站共有7座,数量占整个都江堰灌区的三分之一,有代表性;外江管理处近3年平均发电收入占全处收入的40%以上,具有典型性。“外江管理处的渠系电站多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过长时间运行,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设施设备老化问题和安全隐患。”外江管理处负责人说。
      随后,这场调研扩大至整个都江堰灌区。“整个灌区都存在类似情况,这是一大短板。”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灌区共有20家渠系电站,电站总装机超10万千瓦,主要分布于成都、德阳、绵阳、眉山等地,不同程度存在人员配置不合理、管理效率不高、设备老化等问题,给电站维护和经营带来难题。

    建集控中心提效益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决定对渠系电站进行改造,并建设电站远程集中控制中心,破解渠系电站发展和管护难题。
      “这是灌区渠系电站的‘超级大脑’。”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心对故障率高、安全隐患较大的电站设施设备进行整改,并对视频监控系统、取水枢纽闸门控制系统等进行升级改造,通过远程与集中监控技术,实现各电站间安全运行、生产管理等数据共享,初步达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目标。
      “自三合堰电站改造完成并正式接入集中控制中心,很多问题迎刃而解。”三合堰电站站长黄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电站共有各类管理、运营、维护人员三四十人,完成电站智能化改造后,仅需安排两个班组,每组两人开展应急处置和安全值守工作,实现“瘦身增效”。
      而在整个外江管理处,目前7座渠系电站已由过去120人的管理队伍减少到90人以下,未来随着都江堰灌区电站集中控制中心的正式运行,还将得到进一步缩减。
      “7月,我们还将接入灌区内的另外3座电站,到年底全灌区具备接入条件的16座电站将全部完成接入,实行集中控制。”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探索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即为灌区外电站提供代运行及技术维护等服务,不断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