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要闻
-
·图片新闻
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
四川给“大车”减负为“小马”赋能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京洲 付真卿
近年来,一些地方尤其是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两级一定程度上存在权小责大、人少事多等现象,被形象地比喻为“小马拉大车”。日前,四川省召开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工作部署推进会,安排下一步重点工作。
对于基层治理局面复杂、任务繁重的四川来说,该如何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
强化党建引领 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服务能力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健全基层职责清单和事务清单,推动解决“小马拉大车”等基层治理问题。中央组织部和中央社会工作部专门出台相关政策,提出若干具体措施。4月29日,中央社会工作部在成都召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工作部署推进会,明确党委社会工作部门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使命任务。
四川如何落实?据了解,今年,省委社会工作部将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作为全省党委社会工作系统贯穿全年的一项重点任务。省级层面专门出台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提升基层治理服务能力“40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全面提升全省乡镇(街道)、村(社区)治理服务能力。其中,制定城市基层党建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倾政策措施、健全完善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常态化实质性运行工作机制、建立完善街道社区基层治理议事协调制度——“党建引领”作为关键词,贯穿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全过程。
给“大车”减负 服务事项增减 基层权责更加明确
今年,德阳市罗江区的村级组织开具的证明事项由2021年3月前的62项减少至4项,下沉至村级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则由0项增至51项。
减去的是形式主义严重、基层既无力负担也无权办理的事项,增加的是群众急难愁盼、迫切需要就近解决的政务服务和便民事项。去与留,增与减,一张事务清单的变化,折射出四川为基层减负赋能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措施》明确提出,要优化基层权责配置,对已下放乡镇(街道)的审批服务执法事项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对基层治理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事项,继续予以保留;对专业性技术性强、经评估基层接不住、监管跟不上的事项,及时调整上收。
如何确保“减去”事项不再卷土重来?如何确保“增加”的事项能够平稳运行?《措施》推出一套乡镇(街道)职责准入制度,明确要求各部门将属于自身的权责事项派交乡镇(街道)承担的,要纳入县级统一管理,并同步保障相应力量、资源、工作经费等。未列入权责清单的事项不得擅自向乡镇(街道)授权、委托或下放,坚决防止上级部门以属地管理名义随意转嫁责任。
为“小马”赋能 充实基层力量 强化科技运用
“小马”拉不动车,究其原因要解决“人少”“体弱”两大问题。
聚焦“人少”难题,除优化机构编制和人员使用外,四川广泛发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比如,引导社会组织和社区社会企业参与社区服务,探索通过股权投资、公益创投等方式对市场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的社区社会企业给予支持。再如,持续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
破解“体弱”难题,四川通过搭建智慧治理平台,把更多智慧治理手段导入基层,以科技赋能基层治理。《措施》要求,鼓励以市(州)为单位从整体上构建城市智慧治理框架,推动既有平台深度融合、高度集成,提升治理服务的精准化、便捷化、高效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