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10个镇入围全国镇域经济500强,较去年增加7个

    从上榜镇看镇域经济发展新机遇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红霞 祖明远
      近期,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四川有限公司(下称“赛迪四川”)镇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4镇域经济500强暨中部100强、西部100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在全国镇域经济500强中,四川10个建制镇上榜,在全国除直辖市、港澳台外的27个省(区)中居第十一位,在西部11个省(区)中居第二位。
      10个上榜镇按排名依次为:绵阳市涪城区青义镇、绵阳市涪城区永兴镇、眉山市东坡区修文镇、绵阳市江油市三合镇、遂宁市射洪市大榆镇、绵阳市三台县北坝镇、遂宁市射洪市沱牌镇、绵阳市安州区花荄镇、绵阳市游仙区小枧镇、成都市双流区黄水镇。
      截至2022年,四川拥有2016个建制镇,是全国拥有建制镇数量最多的省。10个上榜镇的发展经验带来什么启示?如何更好地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四川县域经济进位上阶?

      ●四川10个建制镇上榜,在西部11个省(区)中居第二位;上榜镇数量较去年增加7个
      ●四川上榜镇多为工业强镇,并正向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同时科技创新底色鲜明

    看变化
    评价指标调整优化新增城乡合力指标

      此次赛迪四川发布的研究报告,将除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外的全国2万多个建制镇作为评价对象,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与2023年相比,一级评价指标体系由“经济实力、发展水平、工业水平、消费能力”调整优化为“经济实力、产业能力、消费活力、城乡合力”四个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城乡合力指标更加注重镇域“上联城市、下接农村”功能。“发展壮大镇域经济,是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一招,部分上榜镇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重要抓手,推动镇域经济实现新的跃升。”赛迪四川镇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辛同宁说。
      “能上榜全国500强镇,关键在于城乡融合基础好、乡村振兴抓得实,形成了较好的城乡发展合力。”成都市双流区黄水镇党委书记詹倩介绍。
      黄水镇是成都国际空港经济区主要承载地,聚集空客、菜鸟、顺丰等航空、物流头部企业,但令赛迪四川更关注的是其城乡融合亮点——广都博物馆、空港花田两大文旅IP赋能发展,美食云集的板桥吃街焕新升级,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获评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多点开花、点面成片,推动全域农商文旅融合发展。该镇13个村(社区)中,白塔社区入选全国“和美乡村百佳范例”,文武社区、扯旗社区上榜成都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行村。
      绵阳市安州区花荄镇及周边种植柑橘2万亩。花荄镇党委书记彭茂华介绍,2023年全镇共启动100余个项目建设,其中包括农文旅及配套项目30余个。去年全镇旅游收入超38亿元。

    看特色
    上榜镇多为工业强镇科技创新底色鲜明

      从产业特色看,赛迪四川在解读分析时表示,四川上榜镇多为工业强镇,并正向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云集锦源晟、天华新能等国内新能源头部企业的眉山市东坡区修文镇,2023年工业总产值达516.3亿元,规上企业有62家,是名副其实的“新能源小镇”。遂宁市射洪市大榆镇以锂电新能源比肩齐美。2023年,该镇工业总产值达554亿元,规上企业有56家,新锂想等企业落户于此,是远近闻名的“锂电小镇”。
      同时,上榜镇科技创新底色鲜明。绵阳市涪城区青义镇创新成立科技创新办,与西南科技大学合作成立高企培育中心,辖区内上千家企业中科创企业占比过半;绵阳市游仙区小枧镇落地建设绵阳科技城航空动力科技创新中心,推动科研成果就地转化。
      从分布数量看,绵阳市今年上榜6个镇,新增4个,为全省最多。2022年,绵阳在全省率先启动乡镇抓产业促推高质量发展激励试点,在166个乡镇中确定39个试点镇。2023年7月,绵阳出台《绵阳市激励乡镇(街道)抓经济发展九条措施(试行)》,通过财政金融支持、搭建平台、土地要素保障等支持试点乡镇发展。两年推动,成效显著。

    看潜力
    四川建制镇数量多发展空间大要找准镇域优势资源

      从入围数量看,四川上榜全国500强镇数量较去年增加7个,整体位于全国中游、西部上游,但欠缺头部强镇,多数位于榜单腰尾部。与四川建制镇数量相比,还有很大进步空间。另外,四川上榜的10个镇全部位于成都平原经济区,反映出区域发展不平衡依然是四川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和问题。
      赛迪四川认为,四川镇域经济正迎来发展新机遇,但受制于建制镇“数量多、规模小”所带来承载力弱的问题,还需立足“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统筹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分类引导,结合区域实际制定差异化的镇域经济发展策略,并探索建立“差异化”考核评价与“阶梯式”激励机制,加快构建以百强镇、百亿镇为标兵,其他镇域为重要支撑的镇域经济发展体系,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
      “镇域经济生根、牢固、优强,枝繁叶茂,县域经济才可能做优做强。”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智库主任兼首席专家杨继瑞认为,因地因时找准镇域优势资源,通过数字经济赋能、加大科技转化是关键,培育优势产业和集群,是镇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