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守正创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     

    □陈仲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因此,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何需要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什么样的守正创新、如何坚持守正创新是我们必须要回答的基本问题。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词源本身就蕴含着守正创新的意蕴。“中华民族”有着鲜明的历史特性、文化特质、地缘特征,体现“守正”;“现代文明”蕴含着与时俱进、与时偕行的时代品质,体现“创新”。当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是“中华民族”与“现代文明”两个词语简单相加的“物理反应”,而是坚持守正创新产生的“化学反应”,合成一个富有特定内涵并完全不同于其他文明的新范畴、新表述、新形态。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守正创新中华文明的结果。如果没有守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没有根基,就会迷失前进方向;如果没有创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没有动力,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守正创新是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场观点方法的一项基本内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一个重要论断,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是逻辑使然。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坚持守正创新。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从“三个不动摇”到“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不但凸显了“守正”的极端重要性,而且再次明确了“守正”的具体内容。当然,守正并不是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而必须在实现方式、实现路径上进行创新。唯有坚持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才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人间正道。
      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为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当然,我们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要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如果说,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前世,那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则是中华文明的今生。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在守正创新中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方法论上,坚持“两个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实际上,“两个结合”本身就是一个“守正创新”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说,“两个结合”得好不好,就是“守正创新”得好不好。
      在内容上,建立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就是要构建起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和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此,需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解决自主知识供给不足问题,尤其需要提炼出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匹配的诸如“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文明新形态”等具有标识性的“中国话语”。
      在道路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初步建构起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而且纵深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作者系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