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超11万名“爱心妈妈”常态化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
-
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丹)记者日前从省妇联获悉,随着四川各地妇联“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困境儿童三年行动走深走实,截至5月30日,全省已有超过11万名“爱心妈妈”与超过15万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解决孩子们生活缺照料、学习缺辅导、成长缺陪伴、精神缺关爱等难题。
“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两个孩子以前很自卑,也不怎么说话。”近日,在达州万源市古东关街道庙沟河社区,社区党委书记杜磊带着10岁的留守儿童小兴(化名)和妹妹一起学习消防安全常识和火情应急处置等知识。
作为小兴和妹妹的“爱心妈妈”,杜磊不仅定时到家中去探访两个孩子,还常把孩子带到社区“阳光驿站”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参加各种活动。渐渐地,两个孩子的笑容和话语多了。据统计,庙沟河社区有100多名留守儿童,社区现有9位“爱心妈妈”与54个孩子结对,“我们还在招募更多有时间、有精力、有爱心的‘爱心妈妈’。”杜磊说。
为进一步整合资源、汇聚力量做好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工作,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妇联和未成年人保护成员单位积极探索“爱心妈妈”从招募、结对,到岗前培训、服务流程、持续赋能等各环节的机制化、规范化、长效化关爱工作。不久前,省妇联还启动“天府同心 温暖童行”公益项目,将为各地“爱心妈妈”赋能,链接爱心资源,保障关爱服务质效,帮助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改善生活和学习条件,为孩子们带去温暖和希望。
“为了确保‘爱心妈妈’常态化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我们联合多个部门对这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省妇联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就近就便、相互自愿原则,各地将组织本单位(部门)女性干部职工与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结成“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帮扶对子。同时,通过实施“温暖守护”“赋能成长”“爱心助力”计划,健全全链条工作体系,强化各方协同,汇聚关爱力量,提升“爱心妈妈”关爱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