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献队旗的小姑娘、在艰苦条件下一路考到北大的学长……
在之江启航 奔向梦想的远方
-
5月31日,俯瞰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树 摄航拍之江小学的前身——八角小学。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韦维 摄5月31日,之江小学的学生从“留守儿童之家”前经过。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树 摄
嘉陵长,之江清,心连心,望北京。德智体美爱劳动,知行合一会感恩。长大做个英雄汉,幸福家乡满园春。——摘自之江小学校歌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帆 江芸涵
5月31日,在得知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五年级一班唐海铃及全体同学回信的消息后,之江小学毕业生江明一遍遍翻看着母校老师发来的当年学校奠基仪式上的照片。20年前,正是江明给习近平爷爷献的队旗。
“把家乡建设好,把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你们这一代人接力奋斗。”总书记在回信中的嘱托,让江明非常感慨。正是有了之江小学,20年来,和江明一样,无数之江学子从这里出发,奔向梦想的远方。
已长大成人的“献队旗的小姑娘”:
在漂亮新学校给女儿讲自己上小学的故事
在小学六年级以前,江明从家里走到学校,需要翻山越岭。每天爬山的疲惫感,她至今记忆犹新。直到2004年,学校在浙江对口帮扶下实施迁建。2005年9月新学校正式投入使用,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2004年,新学校奠基仪式过后一个多月,江明从之江小学的前身八角小学毕业了。第二年秋天,八角小学搬去了新校址,后来改名为之江小学。
“新学校比原来的小学漂亮多了,坐在教室里再也不怕漏雨。”江明记得,在八角小学读书时,有一次在教室外的屋檐下站着,差点被突然掉下来的瓦片砸中。学校在半山腰上,每天去上学她都要爬山40多分钟,冬天早上天亮得晚,山路都是黑漆漆的,一路走着还真有点害怕,“新学校建在山下,老师同学们好开心啊,村民们都说浙江人民帮我们办了件大好事。”
小学毕业后,江明先后在嘉陵区礼乐中学、南充十一中念完中学,在云南读本科,后来在绵阳读研究生。“在电视上看到习爷爷那么亲切,就觉得自己非常荣幸!”每次寒暑假从外地回到老家,江明总会去之江小学看看。学校的宣传栏里,张贴着当年奠基仪式的照片,有一张就是江明给习爷爷献队旗的照片。“献队旗那一幕永远定格在脑海中。母校的变化,折射出伟大祖国的巨变。”江明说。
一晃20年,当年那个献队旗的小姑娘已经长大成人。江明现在是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法院的一名法官助理,有了自己的家庭,女儿也5岁了。虽然已经在成都安家,但每逢春节回老家,江明总会带着女儿去之江小学逛逛,给女儿讲讲自己上小学的故事。
“从之江小学一路走来,考大学考研究生,到现在成为一名基层法律工作者,习爷爷的笑容一直鼓励着我。”穿着法院工作制服的江明,扎着利索的马尾,显得非常干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加油,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从潮湿教室里走出的北大学子:
感谢为学业打下坚实基础的老师们
同样也姓江,江涌并非江明的哥哥,但他也是之江小学的毕业生。
江涌出生于1987年,大概在1993年,他开始在之江小学更早的前身——花园小学就读。和江明的情况类似,他每天也要步行四五十分钟,才能到达学校。江涌还记得,老学校坐落在半山腰一块狭长的平台上,学校非常小,连学生做操的地方都没有。“每年五六月份,经常下雨,教室里很潮湿,夏天温度高的时候,横梁上会冒水汽。”一时之间,江涌记起了不少事情。
当年,虽然学校条件艰苦,但江涌打心底里感谢为他的学业打下坚实基础的小学老师们,“他们是一群品行端正、无私奉献的老师,不仅教授学科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小时候,江涌就是个学习天分较高的小孩,数学老师甚至会悄悄塞给他一些奥赛的习题册,这也为他高中时上竞赛班奠定了基础。
就这样,2006年,他一路过关斩将,从嘉陵区考到了北京大学。如今,他已经成家立业,和家人定居在成都,本人在互联网行业工作。
这些年来,江涌多次和家人同学一起回老家时,总会路过之江小学,“大家都感叹学校面貌变化之大,硬件条件显著改善,交通更便利,最重要的是师资力量更加强大。母校能有如今翻天覆地的变化,真的非常感谢总书记。”
得知习近平总书记给嘉陵区之江小学学生回信的消息后,江涌说,他由衷地为母校、为学弟学妹们感到高兴。
唐海铃和教育工作者们:
用实际行动为祖国建设作出贡献
在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后,唐海铃激动得手心冒汗。谈到接下来的打算时,她说:“请习爷爷放心,请老师们放心,我们一定牢记习爷爷的谆谆嘱托,珍惜美好年华,树立远大志向,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用实际行动为祖国建设作出贡献。”
之江小学校长陈震亚更加坚定了教书育人的信念,“未来我将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一方面,给老师们做好后勤服务,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上好每节课,把学生教好;另一方面,给孩子们做好后勤服务,把学校硬件、软件和教学质量提上去,提升孩子们的综合能力。”
在千里之外的浙江临海,职业教育的协作帮扶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在浙川东西部协作临海驻嘉陵工作队的组织下,48名嘉陵籍脱贫家庭学生到临海职业技术学校就读就业。
嘉陵所需,临海所能。浙川东西部协作临海驻嘉陵工作队队长、嘉陵区副区长程敏江表示,下一步,工作队将进一步深化东西部协作,聚焦聚力教育领域协作帮扶,重点在学校教学改革、课题共建、学校管理、人才培养、资源共享、文化交流等方面,不断创新形式、拓展领域、丰富内容,为嘉陵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临海力量。
嘉陵区教育科技和体育局局长杨宇说,将牢记嘱托,持续加大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把之江小学等嘉陵区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培养出更多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