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那句承诺在竹编路上一直走下去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子晴
人物名片
万学,女,汉族,1969年生,中共党员,南充市高坪区斑竹竹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四川省人大代表。为了实现“帮助群众脱贫增收”的承诺,她筹建斑竹竹艺有限责任公司,将扶贫基地、扶贫车间建到偏远乡村,让当地村民就近居家灵活就业。为让更多人富起来,她牵头成立南充市高坪区斑竹乡小康竹编农民专业合作社,免费举办20余期竹编培训班,让千余名学员受益。
人物故事
4月30日,万学忙着参加一场管理培训,中途休息的空档,她赶紧拿出手机和客户对接订单,“去年销售额有1000多万元,今年动力更足了。多接订单,让村民增收。”万学说,开厂15年,她挺过了不少艰难时刻,经营情况越来越好,今年她有一个愿望:更新厂房,给员工提供更舒适的工作环境。
从学工到老师 和竹编打了快40年交道
今年55岁的万学,已经和竹编打了快40年交道。生长在四川眉山,万学打小就看着父亲编竹编,“有时父亲编,我就坐在旁边看,当时还没想到这将是我从事一辈子的职业。”1988年,高中毕业后的万学在家人建议下选择学习竹编,师从大师陈云华,踏入竹编大门。
“一开始很枯燥,但我的性格就是这样,不怕麻烦。我告诉自己要沉下心来慢慢学。”回忆起刚学习竹编技术的日子,万学说那是一段漫长的过程。每天,要把一根根竹子砍成一段段竹筒,再把竹筒处理成十几个篾块,这还没结束,还要把篾块劈成篾条,“没多久,手上就都是伤。”
就这样,万学每天加班加点,练就了一手过硬的竹编技艺本领,还掌握了平面竹编高、中、低档竹编技艺。她不仅能手工劈出透明度极高的篾条,还能编织出精美绝伦的竹编艺术品、收藏品。
一路脚踏实地,万学从学工变成了班长,开始带徒教课,她带过来自美国、秘鲁、菲律宾、马来西亚、厄瓜多尔等国的学员、徒弟上千人;来自四川、重庆、福建、贵州等地的学员中,有省级民间大师、省级优秀传承人等。
从零开始 一句承诺坚守15年
2009年,南充市高坪区原斑竹乡有意发展竹编产业,带动群众脱贫增收,当地领导多次前往青神县考察,“相中”了竹编技艺精湛且懂管理的万学。
“这里有成片成片的竹林,却没有企业带动生产,而且当时很多群众还没有脱贫。”实地走访后,万学被原斑竹乡丰富的竹林资源和群众对脱贫致富的强烈渴望吸引了,“一定要带领大家富起来!”她许下承诺,辞掉工作,孤身一人到南充创业。
原斑竹乡留守妇女、残疾人、留守老人居多,为了带动周围的老百姓一起致富,万学一边免费为周边老百姓开办竹编培训班,一边注册成立了一家竹艺公司。
聋哑人杨君军是万学招来的首批工人之一。万学手把手带着杨君军学,“光‘去青’一道工序,我俩就花了10多天时间,划坏的竹筒不下五六十根。”在两人的坚持下,杨君军已成长为一名技艺娴熟的竹编工人。
2015年,万学牵头成立了南充市高坪区斑竹乡小康竹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了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吸纳更多的村民进入竹编行业,万学为学员们量身设计了易上手、见效快的竹艺灯饰系列产品。同时,还更新了竹编工艺的编制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量,大幅增加了群众收入。
万学还把竹编基地和车间建到了偏远乡村,让当地村民就近居家灵活就业。为了拓宽群众致富渠道,全面打开销售市场,万学不断参加各类展会展览,对接客户,谋划着更多机会,“为了那句承诺,这条竹编路我会一直走下去。”万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