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政协委员走进中国(绵阳)科技城,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双向奔赴”打开深度合作广阔空间


  •   省政协委员走进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言献策暨投资恳谈会现场。马锐 摄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婷
      “我们用微信面对面建群吧?方便绵阳的同志找各位委员、专家和企业家。”
      “没问题!”仅仅几分钟后,一个有150多名成员的微信群诞生了,群名是“政协委员走进中国(绵阳)科技城”。
      提及今年3月发生在绵阳的这一幕,省政协科技委员会主任沈光明依然记忆犹新:“去年,省政协科技委员会联合绵阳市政协在中国(绵阳)科技城设立首个‘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实践基地’,希望发挥界别特色优势,为助力当地高质量发展建真言、献良策。这是我们依托基地展开的首次大型活动。”
      2023年底,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绵阳发挥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意见》,中国(绵阳)科技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亟需更多资源要素。当政协委员走进绵阳,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双向奔赴”
    努力让合作意向落地开花结果

      微信群“政协委员走进中国(绵阳)科技城”的名字,来源于同名的线下活动。
      3月下旬,省政协科技委员会组织政协委员、专家、企业家等,走进中国(绵阳)科技城实地考察调研,并举行项目对接洽谈会和建言献策暨投资恳谈会。大家考察了中国(绵阳)科技城创新馆、“云上两城”展厅、绵阳科技城新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生态节能环保低碳产业技术研究院、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埃克森新能源(绵阳)电池产业园等地。
      项目对接洽谈会上,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绵阳市经济合作局等有关市直机关负责人和绵阳各县(区、市)负责人现场与企业家展开面对面交流。
      “我对绵阳的基础设施和人才成本很感兴趣。”“我的企业已经在绵阳扎根,这次想来了解绵阳市对未来发展的构想。”“我想与当地政府合作,建设地区中药集散基地。”“我非常看好绵阳的视频产业。”……企业家抛出“橄榄枝”,领导干部们则仔细记录未来可能的合作点,并虚心询问大家对来绵阳投资发展的意见、建议。
      “这是‘双向奔赴’。我们将努力让这些合作意向在绵阳落地开花结果。”绵阳市经济合作局副局长李莉表示。

    “有备而来”
    共谋未来合作

      “各位的工作与绵阳科技创新事业高度契合,想听一听大家关于科技创新的意见和建议,丰富完善绵阳相关工作思路举措。”在实地考察调研后举行的建言献策暨投资恳谈会上,绵阳市委领导开门见山。
      政协委员、专家和企业家等也“不客气”,纷纷建言献策。
      “建议绵阳市充分发挥在工业制造方面的产业优势,与高校共建工业大模型协同创新中心,形成绵阳在工业人工智能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优势。”省政协委员、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周涛说。金融产品如何创新才能精准匹配到相应产业链?省政协委员、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张晓玫建议,完善信用体系,夯实科技金融数字底座;优化服务体系,打造“绵阳科金”工作站;基于“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模式定制特色金融产品,以新金融赋能新科技打造新质生产力“绵阳样板”。民建中央企业委上市公司分委会委员、创意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陆文斌在分析中国(绵阳)科技城优势后建议,聚焦优势产业,用好本地龙头企业,大力开展建圈强链行动,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优势企业。省政协委员、川开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军建议,推动大规模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构建“新能源+新交通+新建筑”深度融合方案,助推中国(绵阳)科技城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高辨识度和影响力的低碳产业前沿园区。
      线下的“约会”结束了,线上的联系却始终保持,一项项新合作正在推进落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