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天府新论
-
·图片报道
高校要做好历史古建筑守护者
-
□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郭韵
近日“河南大学大礼堂失火”一度刷屏。这起无人伤亡的火灾,为何引发如此关注?
这次失火的明伦校区大礼堂于1934年建成投用,已历经了90年风雨,不单是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近代中西合璧式高校建筑典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河南大学文脉生生不息的精神象征,意义非凡。大礼堂曾在抗日救亡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接纳过东北流亡的学生,还是冼星海唱响激昂悲歌的剧场,承载着一段特殊的家国记忆。如今被一场大火付之一炬,怎不让人感到无比痛心与惋惜。河南大学原党委书记卢克平更在微信朋友圈悲痛发声:“今夜痛哭,用泪水扑灭火焰。今夜无眠,心再也无处安放。今夜校殇,猗欤吾校永无疆!”
大学校园中的历史古建筑,蕴含了学校独特丰富的文化底蕴。北京大学的博雅塔、上海交通大学老图书馆、厦门大学的建南大礼堂、四川大学的明德楼……都是历史的见证、艺术的杰作,是校园中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文物,也是莘莘学子心中永恒的灯塔,其历史意义已经远远超过建筑本身。高校不仅要为拥有这样的建筑而自豪,更要增强保护意识,完善保护体系,做好历史古建筑的守护者。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历史古建筑一般都是砖混、砖木结构,旷日经年离不开日常和定期的维护修缮,而落架修缮时也正是火灾易发之时,国内外都有过惨痛的教训。如之前的巴黎圣母院火灾、武汉江汉饭店火灾等。
在痛惜之余,更要汲取事故的深刻教训。网上流传一张大礼堂正在维修的照片,现场脚手架上挂着醒目的横幅大字:“文化遗产不可再生,加强保护刻不容缓”,以及“治理隐患保障消防安全”等字样。标语不仅要挂在施工现场,更要刻在每一个环节每一名工作人员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