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治理优服务 把党的温暖传递到每个人身边
——四川聚力写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大文章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子晴 付真卿
4月23日上午,泸州市江阳区蓝田街道“红立方”党群服务站,居民王晓荣不到10分钟就领到开业所需的营业执照。中午,网约车师傅在成都东客站“华仔红色方向盘”网约车司机之家休息吃饭。入夜,宜宾市江安镇南屏社区“义务巡防”蓝色志愿服务队组织夜间巡护,守护平安。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四川既有超大城市的现实挑战,也有民族地区的特殊考验,基层治理任务艰巨繁重。近年来,四川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构建新时代四川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
建章立制,一以贯之抓好“顶层设计”
癸卯年末,省委社会工作部向全省17万余名社会工作人才送上新春祝福,这个新组建的省委部门首次公开“亮相”。
今年1月,省委社会工作部实现实体化运行。随后,全省21个市(州)党委社会工作部相继组建。“加强党对社会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四川开启新篇章。”省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
走进宜宾市叙州区柏溪街道喜龙村,树木翠绿、街道整洁。喜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宋双和介绍,村里组织党员亮身份,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
“小区党支部成立后,电瓶车乱停乱放等问题都解决了。”说起小区变化,广安市邻水县鼎屏镇上甲御城小区业主竖起大拇指。目前,邻水县实现主城区党的基层组织全覆盖,城市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群众满意的背后,是省委的持续关注推动。2019年12月,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聚焦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作出决定,明确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城乡基层治理的方法路径。
去年底,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围绕提升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对优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推进县乡村治理数字化作出部署。
截至目前,21个市(州)已全覆盖建立市、县(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党建联席会议制度,以网格(小区)为社会治理基本单元,推行“全科网格”。一套以党建为引领、高效有序的基层治理制度体系加速构建,让党组织与群众之间实现无缝连接、零距离互动。
深化改革,下好基层治理“一盘棋”
新房美观整洁,小卖店货品齐全,客运班车定期往来……在绵阳市三台县塔山镇槐树村,村民过着舒心的好日子。槐树村党委副书记毛德东说,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简称“两项改革”)后,村里搞起特色产业,服务群众的能力更强了。
四川乡镇数量曾多达4610个,居全国首位,而镇平均人口和面积分别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1.7%和44.2%。乡镇和村级行政区划设置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化治理的要求。为破解这一难题,我省启动基层治理领域的一项重大特色改革——“两项改革”。
改革后,全省乡镇(街道)减少32.7%、村建制减少42%,实现了县域经济版图的整体性重塑、城乡融合格局的系统性再造和基层治理体系的结构性变革。
以“两项改革”为代表,一系列基层治理领域的重大改革举措在四川释放活力。在城乡社区,“城乡社区治理试点示范三年行动计划”创建了一批基层治理示范街道和示范社区。如今,即使在一些偏远地区,也能看到祥和、现代的智慧社区。
在脱贫地区,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治理服务水平,我省实施“牵手伴行”行动计划,创新“厅地合作、四方联动”机制,吸引高校、社工机构参与,引导搬迁群众融入现代文明新生活。
用心创新,激活基层治理“一江春水”
“了解民意、宣传政策、服务群众……做好这些工作,离不开党领导的坚强可靠的基层治理人才队伍。”省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层治理的核心是人,关键靠人,要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村(社区)工作者队伍,不断壮大城乡基层治理骨干力量。
近年来,四川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村(社区)主任,“一肩挑”比例达97.5%;研究出台《四川省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暂行办法》,指导市州全覆盖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选育管用”制度体系;建成社工站点1.4万余个,构建市域四级社工服务体系,在全国第一批实现县乡两级社工站点全覆盖,不断完善社会动员机制,把更多力量充实到基层。
不仅如此,各地还根据实际挖潜创新。“快递小哥比我们跑得广、跑得细,能发现很多问题。”遂宁高新区西宁街道五里垭社区党总支书记柏雪芹说,在当地基层治理“红骑手”的帮助下,社区工作效率和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在攀枝花市东区弄弄坪街道长寿路社区,一支党员占比70%、平均年龄59岁的志愿服务队,围绕老年群体的实际诉求,提供便利、贴心服务。
细处着墨,精描细画。聚焦可操作、易感知、能受益的一件件民生实事,不断优化基层治理服务供给,四川以高质量基层党建引领高效能基层治理,基层治理有温度,百姓幸福有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