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孜州以得荣县为核心,打造南部产业带和东部产业带

    高山峡谷间酿造川酒“新名片”


  • 得荣县充分利用荒山荒地或边坡地等,建设葡萄种植基地,目前全县的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7242亩,挂果面积3150亩。 受访者供图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宁蕖
      4月16日,得荣县白松镇,几台挖掘机正在一片平整的土地上开沟起垄。这里将打造千亩酿酒葡萄基地。
      不久前,甘孜州印发《甘孜州酿酒葡萄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提出以得荣县为核心,打造南部产业带和东部产业带,塑造中国高端精品葡萄酒产区形象。
      此前,依托“小酒庄+大产业”模式,得荣已经在葡萄酒行业闯出一片市场。“2023年,全县加工460吨葡萄酒原酒,产值达3700余万元。”得荣县葡萄与葡萄酒协会会长高志勇说。
      受上述规划推动,得荣县5000 余亩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3个酒庄、4个发酵站将陆续启动建设,推动当地葡萄酒产业提档升级,探索打造川酒“新名片”。

    “小酒庄+大产业”
    发展难题获突破

      4月12日,走进得荣县神川红葡萄酒庄,满墙的获奖证书吸引着来访者的目光。“我们在业内得的奖太多了,数不过来。”酒庄负责人刘建介绍,之所以能得到业内认可,是因为酒庄“小而精”的发展模式。
      “国内酿酒葡萄主产区的亩产达两吨,而得荣农户一般亩产低至600公斤,我们自建的基地更是把产量控制在每亩300公斤,产量低的优势就是鲜果着色好,而且酿出的葡萄酒,结构平衡,丹宁饱满,香气浓郁,余味持久。”刘建说。
      “小而精”不仅是神川红一家的发展模式,也是整个得荣县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思路。
      得荣县是全国酿酒葡萄种植最佳区域之一,早在20多年前就开始种植酿酒葡萄。但由于当地山高谷窄,极高山、高山、半高山占土地总面积的99%,河谷平坝仅占1%左右,可利用土地面积稀少,且交通相对不便,种植基地建设、酿酒项目招引等都有一定的困难。由此,“小酒庄+大产业”的模式应运而生。
      “目前,得荣县已有8家葡萄与葡萄酒生产企业和合作社,其中6家都是本土企业,神川红就是其中代表,在这些企业的带动下,全县的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7242亩,挂果面积3150亩。”高志勇说。
      要让小酒庄带动大产业,还需要从农旅融合上入手,得荣县地处香格里拉国际生态旅游环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葡萄酒+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招商引资和政策引导,对葡萄酒加工企业提档升级,突出生态旅游、工业观光、酿酒体验等服务功能,建设观光酒庄和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旅游酒店,促进农旅深度融合。”高志勇介绍,到2030年,得荣县预计将建成各类酒庄20家以上,其中生产观光型精品酒庄8家。
      《甘孜州酿酒葡萄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则从全州层面提出了更具体的措施。据介绍,甘孜全州的葡萄酒庄将纳入景区评级范围,依托旅游景点、酒庄资源,开发沿金沙江、大渡河、318国道、215省道的葡萄酒产业精品旅游线路。

    村集体+企业
    利益联结更紧密

      “这株葡萄是第三年的苗子,按照标准化种植要求,第三年不能挂果,要在葡萄成熟前摘下来,才能保证根系和树枝的营养,到了第四年,就可以收获葡萄了。”在得荣县瓦卡镇瓦卡村,村民志玛拉姆指导种植户养护葡萄。作为村里的葡萄种植技术服务队队长,技术指导是他的日常工作。
      “小酒庄+大产业”的模式,为得荣葡萄酒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过去我们的农户和企业合作,多采用签订销购合同,或是土地流转的方式,但也存在种植标准不一、葡萄品质不高,利益联结不够紧密,导致农户的利益受损等问题。”得荣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坦言,高端葡萄酒对原料有着很严苛的要求,在株距、行距、深度上都有严格标准,以前农户对这些不了解,只追求亩产,葡萄品质往往不达标。
      2021年,瓦卡镇党委牵头,促成北京一家葡萄酒企业与瓦卡镇三个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成立了四川尼琮阿咪葡萄酒业有限公司。“我们整合涉农资金建设了厂房,以土地经营权、生产设施设备使用权等入股,股权属于全体村民。”瓦卡镇党委书记廖懿介绍,有了股权,村民积极性更高了,各村还选拔种植能手,成立了葡萄种植技术服务队,全镇酿酒葡萄种植实现了标准化。
      通过公司的技术培训、村级服务队的技术指导,瓦卡镇产出的酿酒葡萄品质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镇共建设了800余亩种植基地,葡萄种植户户均增收1.5万元左右。
      随着对整个生产过程的参与,村里的干部和农户自身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以前我们的农民只负责种葡萄。今后,我们还计划让他们承担区域销售的工作,深度参与整个产业过程,可以避免遇到公司一‘跑路’,葡萄就白种了的情况发生。”廖懿说。
      为了让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在乡镇、留给农民,《甘孜州酿酒葡萄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也将“利益联结”单列一章,提出将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财政投入股权化改革、农村集体资产折股投入产业发展等多种方式,引导建立股权投入、利益分成、治理结构相匹配的农民分享酿酒葡萄二三产业增值收益,以及未来收益的新机制。

    龙头+品牌
    “阳光得荣”迈向高端

      眼下,得荣产区在葡萄酒业界已颇有名气。产自得荣的C-47、扎西尼玛龙、神川红、陡峭等多个四川高山葡萄酒品牌,在柏林国际葡萄酒大赛、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中多次获得金奖、银奖。
      “但我们的品牌建设还是存在短板,有一些酒庄还要靠代加工才能生存。”高志勇坦言,尽管已连续多年举办葡萄文化推介活动,但得荣葡萄酒离川酒“新名片”的目标定位还有一定距离,“这与我们的区域公共品牌打造、地理标志产品打造等有关系,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
      葡萄酒产业产业链长、综合效益高,在品牌打造方面,“小酒庄”的模式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系统性的规划和投入。2024年4月,经过多方努力,得荣县成功引入全国龙头企业宁夏西鸽观澜集团。“除了建设种植基地和酒庄外,我们也在拟定品牌发展规划。”该集团得荣县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
      瞄准全州产业品牌体系建设,《甘孜州酿酒葡萄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提出,将树立中国葡萄酒·甘孜太阳山谷高山酿酒葡萄产区的形象,借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农科院、四川省葡萄酒行业协会等进行品牌宣传、监管与保护;结合全州有机之州建设,加强得荣、乡城、巴塘、丹巴有机葡萄酒的建设和宣传。
      “下一步,我们也会着力打造‘阳光得荣’区域品牌,争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将得荣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葡萄酒生产县。”高志勇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