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电就有乐清造”“四千精神”等标签背后
以县域身份入列“国家队”的密码
-
航拍乐清经济开发区。 本版摄影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强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阚莹莹 唐泽文 张守帅
产业名片
温州市乐清电气集群
全国唯一以县域为主导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已建成我国低压电器全产业链发展最完善的生产制造基地,2023年产值突破1500亿元,主导产品低压电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5%以上。
成链记
浙江省温州乐清市,一个以电气产业为主导的县级市,“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发源地之一即在这里。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乐清市10万供销大军凝结“四千精神”,把断路器、接触器、热继电器等低压电器卖向全国各地。10年前,乐清市电气产品就在全国市场上占据了六成份额,电气产业总产值达到1030亿元,成为浙江省温州、台州地区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2022年,温州市乐清电气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县域身份入列“国家队”。“有电就有乐清造”名副其实。
低压电器是传统产业,甚至起家于手工作坊,数十年来,一座县级市如何保持产业活力不衰?近日,四川日报全媒体“寻链——新质生产力十城演义”采访组来到乐清,寻找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A
推动“智改数转”
成本核算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的产业尝试转型,政策支持力度很大
只生产弹簧一种产品,生意规模可以做多大?创建于1984年的温州天力弹簧有限公司,只为乐清当地电气生产企业供应弹簧这种廉价的关键件。走进公司智能制造厂房,近百台“八爪机”同步启动,生产一个头发丝粗细的弹簧只需不到一秒时间。
很难想象,天力公司起步之初是一个家庭作坊,创始人金爱英带着姊妹,用手摇机器卷出一个个弹簧,再踩着三轮车拉到街巷售卖。“手摇”“脚踩”出来的生意,如今蝶变为一家拥有3层智能制造厂房的现代化企业,年产值上亿元。而这得益于乐清电气集群的“智改数转”实践。
熔断器、继电器、连接器……小小的电气产品并不起眼,但从发电、变电、输电,再到用电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它们。行业内产品同质化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高度市场竞争中,乐清电气产业竞争有多激烈?业内有这样一个形象说法:成本核算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分毫必争。
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提高效率的可行路径。2018年,乐清电气产业开始尝试“机器换人”。乐清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臧晓微说,“大部分中小企业对‘智改数转’只有模糊的概念,认为是一种趋势,需要转。但是怎么转却不十分清楚。”
乐清市实施“千企智能化改造”行动,采取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金融助力、高效兑现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但改造之初,困难重重。多数企业担忧改造成本较大,难以收回投入。乐清市财政拿出600万元预算,计划帮助20家企业进行改造试点,最终只有9家企业报名。
试点企业的进展也不顺利。其中一家试点企业和第三方软件公司合作,由于软件公司对产业缺乏了解,经过多次磨合,用了两年多时间,才分析出生产每个产品需要的数据。如何协同才能提高效率?找熟悉产业的第三方合作,这是乐清从“走弯路”中总结出的经验。
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是乐清电气集群的龙头企业。采访组在企业厂房看到,机械手将170多个零部件精准快速地装配成一个断路器,自动化产线需要人工介入的环节并不多。
除了用政策直接支持企业,乐清市还实施中小企业“轻量化数改、样本化推广”行动,支持链主企业协同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
天力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金爱英介绍,在链主企业德力西的投资支持下,天力公司启动数字化转型,“跟上链主跑,才能提高供应链主企业产品的效率和质量。”
如今,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技改项目在乐清电气集群中呈井喷式增长。近三年,全市完成937个技改项目,年均增长20%以上。共拥有“未来工厂”2家、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22家。
B
设立“科技副总”
政府创新揽才,为民企补贴聘用科技领军人,推动产业集群升级
永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多了一个新岗位——科技副总,政府帮企业出钱支付工作经费和补贴,温州市先进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林继兴博士来到永固集团“上任”。
“科技副总”是乐清在全省率先构建的民营企业柔性引才机制,其目的是协同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为何要构建这种引才机制?这背后,是乐清电气产品迫切需要升级的考量。
有这样一组数据可以概括乐清市电气产业的规模和集中程度:电气产业覆盖电力能源输电、变电、传感器等200多个系列、6000多个种类、25000多种型号的产品。
但长期以来,乐清市电气产业一度面临传统产业的通病——产品同质化突出、竞争力低。同样一个电气产品,国外公司可以卖25元一个,而“乐清造”只能卖5元。
产品升级迫在眉睫。乐清电气集群升级的方向是,从简单低压领域向成套设备、智能电气领域升级,向中高压、智能电器和新能源领域拓展。
这一过程中,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才则是产品创新的突破口。
永固集团是一家以高低压输配电设备为主导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参与了“西电东送”项目。这一项目的难点,在于设备需要面临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可能存在的极端恶劣环境。林继兴来到公司后,主持了多个科研项目,解决了金具在高寒低温下脆性断裂的难题,攻克了铝合金电力金具关键成型技术,开发了高性能节能铝合金电力金具结构,这一成果大幅提高产品强韧、低耗耐候性能。
为了激发“科技副总”的积极性,在保障“科技副总”科研成果合法收益的基础上,乐清提供专家人才每年最高3万元工作经费,保障每人每年不超过2万元的生活补贴。同时,“科技副总”申报工业科技项目立项后,给予20万—100万元的资金补助。去年,首批聘请了“科技副总”的30家企业,年产值平均增长15%,平均研发投入占比从4%增长到4.6%。
当前,乐清电气产业正全力竞逐新能源赛道。以电力新能源行业的领军企业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公司针对客户多场景需求,推出了有多种分布式能源的智能配电系统解决方案。在全球累计投资建设光伏电站规模超31GW,足迹遍布世界多个国家。
从全市来看,当前乐清共有203家规上电气企业进入新能源装备领域。其中涌现出不少单项冠军:意华光伏跟踪支架出货量居全球第一;贝良风能主导制定国家风力发电机组测风传感器行业标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国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三。
C
对标“欧洲硅谷”
加速出海,提升龙头企业规模、优质企业数量和科技创新实力
上世纪90年代,部分浙江人在激烈竞争中“出走”外地发展,各行业龙头企业也纷纷到全国各地投资,如同地瓜藤蔓一般不断向外延伸,“地瓜经济”成了浙江发展的“金字招牌”。采访组在乐清采访发现,当地企业加速向海外布局,地瓜的藤蔓沿着“一带一路”沿线延伸。
安德利集团有限公司是乐清较早涉足电气出口的企业,这些年,公司将国外市场划分为6个区域,由专门团队负责,并在巴西、俄罗斯、巴基斯坦、迪拜等地设立了6个物流中心,辐射和就近服务全球6000余个合作客户。
安德利是如何在变动的全球市场中找到机遇的?董事长程安林举了两个鲜活的例子——国内由于发电质量较好,电压稳定,原本在国内不好卖的稳压器,却在国外有着大量市场;疫情期间,安德利设在海外的事业部成了新的增长点,带动企业实现了每年20%的业务增长。
2023年,乐清实现货物出口294.81亿元,增长8.4%。从出口市场来看,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出口151.79亿元,增长11.5%;对RCEP国家出口68.43亿元,增长1.3%。
市场向海外拓展,对标也向海外看齐。去年底,《温州市乐清电气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正式出炉。
这是乐清电气的第二个三年计划。这次目标对准了产业内的世界级集群法国格勒诺布尔和世界一流企业施耐德、ABB等,提出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全力推动集群打造全球智能电气产业高地、引领产业发展创新策源地、产业链综合生态建设示范区和产业链协同治理先导区,加快打造世界级电气先进制造业集群。
摆在全球这个竞技场内,对标有着“欧洲硅谷”之称的法国格勒诺布尔,乐清在龙头企业规模、优质企业数量、科技创新实力等方面还有不少短板。
例如,在龙头企业规模方面,乐清电气集群龙头企业正泰,2022年营业收入1237亿元(约160亿欧元),格勒诺布尔的集群龙头企业施耐德2022年集团营收341.76亿欧元。
针对每一项短板,方案被归类成七大具体提升行动,共23条举措任务。方案提出实施集群产业链现代化提升行动,特别是重点提出了“新能源”“新世代电气”两大发力点和增长点。其中“新能源”着重突出电气与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打造“核风光水蓄氢储”新能源全产业链;“新世代电气”着重突出开发满足年轻消费者新需求的智能电气产品,提升产业价值链水平。
走出国门,乐清市还有更多目标。臧晓微介绍,接下来,乐清将发挥好高能级开放平台作用,努力把电气产品打进80%以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针对国际新能源市场,积极发挥正泰等光伏领域海外领军企业的产业配套带动作用,构建电气产业“一带一路”合作创新网络。
记者观察
壮大县域经济四川向乐清学什么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阚莹莹
在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温州市乐清电气集群的产值规模并不算大,我们选择来乐清调研,最主要的原因,它是一个县级市。
四川县域数量居全国第一,县域兴四川兴,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对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作出部署。四川的县域经济发展能从乐清学什么,这是我们调研的出发点。
乐清电气产业萌发及快速生长,靠的就是10万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供销大军。乐清市决咨委委员兼乐清市社科联副主席王守根告诉我们,乐清电气产业从模仿起步,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平地起高楼。许多人问他一个问题,乐清把“乡镇经济”干成了“国家队”,凭什么?
调研中,有几点令大家印象深刻。首先是政府保持为企业纾难解困的创新力。如果给中小企业“成长的烦恼”排个队,“拿不到地”肯定名列前茅。而总共拥有1.4万家电气企业的乐清市,偏偏土地资源稀缺,由于供地机制标准不统一、结果不精准等原因,高效匹配资源难上加难。怎么办?
我们得到一个答案:“找书记不如亮数据,找市长不如找市场。”为推动土地要素向优质高效企业集聚,去年乐清创新推出“数据得地”快速供地机制,构建综合性评价体系,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企业数据系统收集、自动赋分排名,地块与企业双向匹配,提高供地精准性、科学性。浙江有关方面已发文在全省推广这一创新做法。
其次是产业集群的超高配套程度。当地企业生产一个电器产品,在乐清范围内能找全配件,每种配件能找到多家优质供应商,且方圆不超过50平方公里。
乐清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臧晓微回忆,疫情期间,有一家企业发布了一个橡胶圈短缺的信息,发布后半个小时,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强大的配套,得益于大企业“顶天立地”的链主带动作用,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供应能力,整个产业的企业形成了“热带雨林”式的发展生态。
现在,乐清电气产业集群既有正泰、德力西等龙头企业,也有金卡、电光防爆等细分领域专业化、创新能力强的骨干企业,还有云桂电气、天力弹簧、金桥铜业等3000多家供应链配套中小微企业。乐清已打造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50家。
传统制造业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也是乐清电气集群当下工作的重点。王守根说,靠模仿起步的乐清电气产业,在原始创新这条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他看来,乐清企业知道如何生产出一个产品,但可能弄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产品,因为缺乏一定的数据资源积累。乐清帮助企业聘任“科技副总”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推动集成创新向原始创新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