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中国经济首季报出炉

    国民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     

      2024年中国经济首季报16日出炉:初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GDP)2962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国民经济开局良好,积极因素累积增多。

    GDP同比增长5.3%
    国民经济起步平稳

      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3%,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6%。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当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GDP增长5.3%是符合实际的。这一增速主要由工业回升、服务业向好共同带动。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7.3%;服务零售额增长10%,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5.7%。工业和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90%。
      实物量指标的增长也与GDP的增长相匹配。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9.6%,工业用电量增长8%左右,货运量增长5.3%,营业性客运量增长20.5%,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6.1%;3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8.3%。
      “从恢复程度来看,消费恢复不如生产,中小微企业恢复不如大企业,经济恢复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盛来运表示,下一步,要在继续加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上,进一步关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尤其是要关注中小微企业发展。

    社零总额同比增长4.7%
    有望持续向好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327亿元,同比增长4.7%。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3.7%,对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服务消费增长较快,线上消费持续强劲,消费新动能持续释放。一季度,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43.3%,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全国网上零售额 33082 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8053亿元,增长11.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3%。
      绿色消费深入人心,新能源车销售强劲。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一季度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0%。
      盛来运说,从未来走势看,支持消费的有利条件仍在增多,比如经济持续回暖向好,居民收入在增加、就业在改善,消费者信心不断回升,消费市场会持续向好。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

      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比上年全年加快1.5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4%,比去年全年提升1.1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 10.8%、12.7%。
      细分来看,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42.7%、11.8%;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4.6%、16.9%。
      盛来运表示,新投资、新基建继续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截至2月底,全国新增13.2万个5G基站,现在总量超过350万个。

    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0%
    外贸起势良好

      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101693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出口57378亿元,增长4.9%;进口44315亿元,增长5.0%。
      “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0万亿元,进出口增速创6个季度以来新高。”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表示,一季度我国外贸发展“质升”特征持续显现,有效巩固了“量稳”势头。
      得益于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强大的生产能力,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走俏海外。一季度,包括电脑、汽车、船舶在内的机电产品共计出口3.39万亿元,同比增长6.8%,占出口总值的59.2%,中部地区高端装备出口增长42.6%,表明“中国制造”竞争优势继续巩固。
      王令浚表示,中国海关贸易景气调查结果显示,3月份反映出口、进口订单增加的企业比重均较上月明显提升。预计二季度我国进出口持续向好,上半年基本保持在增长通道。

    CPI同比持平
    物价运行总体平稳

      物价关系经济运行,影响百姓生活。一季度,物价运行总体平稳。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上年同期持平,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与去年四季度基本持平。
      盛来运说,从未来走势看,经济持续向好,总需求在回升,部分农产品如生猪价格到了调整拐点,以及假日消费带动,物价有望在低位温和回升。
      一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7%。其中,3月份同比下降2.8%,环比下降0.1%。
      盛来运表示,随着中国经济恢复向好,PPI降幅总体有所收窄。从结构来看,除了需求原因,PPI下降还跟部分产业调整转型升级以及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有关。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韩佳诺
      魏玉坤 李晓婷(据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