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老牌技术企业的“出海”之路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瑀珩

    川企大调研
    调研企业
    四川成焊宝玛焊接装备工程有限公司
    调研时间
    3月下旬
    调研主题
    汽车细分领域企业如何在海外开拓市场

      近日,当记者来到位于成都市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四川成焊宝玛焊接装备工程有限公司时,公司正在为沃尔沃的比利时工厂设计白车身焊装“生产线”。
      白车身,是指完成焊接但未涂装的车身。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轿车工业刚刚起步,国内生产汽车成套设备的能力较弱,成立不久的成焊宝玛就以此为方向,主攻汽车白车身焊装领域,是国内汽车焊装装备及系统集成的开拓者之一。
      近几年,成焊宝玛带着技术“出海”发展,业务拓展至12个国家。刚刚过去的一季度,又新开辟了在比利时和墨西哥的业务。
      一家老牌技术企业如何走向海外市场,能给相关企业带来哪些启示?

    调研问题1
    “出海”的初衷
    利润是主要驱动因素

      “今年一季度,我们成功拿下4亿多元的订单,其中95%是海外市场订单。”成焊宝玛副总经理朱品朝介绍。数据显示,成焊宝玛2023年的业务中,海外业务占比42.15%,从新增合同来看,海外业务占比超过80%。
      国内汽车产业的快速增长,带动了上下游供应链的繁荣发展。为什么要去海外?
      “进军海外市场,利润是主要驱动因素。”朱品朝介绍,目前国内市场虽然很大,但竞争激烈,许多市场化竞标结果毛利率非常低。从成焊宝玛这几年的海外业务来看,“出海”搏击,毛利率可高于国内2—3倍。
      公司的核心技术,是将机器人技术、焊接技术、车身定位及传输技术相结合的智能焊装生产线成套装备技术。在公司设计的生产线上,几百台机器人摆臂挥舞,经过5000多个焊接环节,“组装”出一个完整的白车身仅需 51秒。
      2017年,成焊宝玛开始走向海外,第一个海外业务是法国PSA(标致雪铁龙集团)摩洛哥工厂的生产线。
      朱品朝最难忘的是2018年,成焊宝玛第一次踏进欧洲的汽车厂项目——欧宝英国卢顿工厂的汽车车门生产线。“为了在欧洲站稳脚跟,我们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在电脑中把生产线进行仿真模拟及虚拟调试。仅3个月,就完成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和验收,而国外许多公司需要一年多时间。”这一次,成焊宝玛的服务效率和质量让海外客户震惊,也因此获得标致雪铁龙集团2020年的全球杰出供应商奖,为后来的海外拓展打下坚实基础。
      2020年后,成焊宝玛加速了出海之路,公司每年海外出差的员工超300人次。如今,公司把自动化生产线卖进了欧洲主流的汽车厂,业务更是扩张至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西班牙、摩洛哥、斯洛伐克、塞尔维亚、墨西哥等国家。

    调研问题2
    “出海”的撒手锏
    技术领先与人才“保鲜”共筑竞争优势

      企业在海外的生存之道是因为高效和细节吗?面对记者的提问,朱品朝带记者走进了成焊宝玛的办公区。
      办公区布局了几百个工位,每个工位上配备了一台电脑工作站、两台显示大屏。这里是“白车身智能生产线”制造的大脑中枢:生产线各类装备的设计、机器人的工作规划、控制系统的程序调试、汽车零件及车身组件的生产都在电脑中进行仿真运行。
      “我们要解决的,就是让生产线上的几百台机器人实现最高效运转。”一位技术人员举例说,如果生产线上一个机器人停摆,设计的容错程序能让零件换套路线走,这样就能保证其他机器人可以继续工作,生产效率不受影响。
      “类似的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我们已应用多年。”朱品朝说,针对过去白车身生产线在满足个性化定制时,装调过程周期长、成本高、安全风险大等痛点,成焊宝玛研制出6车型柔性焊装生产线,使得汽车厂商能够在同一条生产线上轻松切换不同车型的车身焊装,灵活生产。建立产线的数字孪生模型,运用虚拟调试技术,将生产线的调试从现场解放出来,提高效率,降低施工成本,保障人和设备的安全性。
      “有技术还不够,让技术‘保鲜’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朱品朝道出另一个答案——科技人才的培养。
      公司员工共350人,其中方案、项目管理、机械、自动化、仿真及现场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的75%以上,构成技术更新的攻坚力量。
      公司还成立了宝玛智能制造学院,培养白车身焊接自动化集成、一般工业智能装备、机械加工等领域的特色化技术技能人才,并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让人才“保鲜”。

    调研问题3
    “出海”的痛点
    轻资产技术类企业面临融资难

      朱品朝坦言,“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还面临着“技术人才难过语言关、适应当地的法律法规、与当地供应链开展合作”等问题。
      当下最让他头痛的,是融资难。技术类的企业都是轻资产,自有资金决定垫款能力,从而决定了能承接多少订单。目前,该公司自有资金最多能承接6.5亿元的订单。
      “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引导鼓励政策,但对于我们这些单笔订单金额高达上亿元的企业而言,由于缺乏足够的抵押物,银行贷款往往难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成焊宝玛的财务人员表示。
      那么,股权融资是否可行?记者发现,行业内不乏通过走这条路成功找到资本的企业。2022年6月,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中移资本和中网投战略投资6亿元,当年,该公司总资产达到19.1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4.53亿元。
      面对记者的提问,朱品朝表示,公司愿意接受股权融资,但也坦言,行业竞争带来的利润空间受到压缩,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投资机构的吸引力。
      “资本困境,是不少细分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一家全国知名投资机构的负责人表示,汽车生产线通常包括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等,每个产线都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和设备需求,焊装生产线只是一个细分领域。目前,不少投资机构更关注明星项目和可感可知的领域。而对于细分行业,投资机构需要大量调研,通盘考虑企业的技术实力、市场前景、团队能力等因素,才能制定出相应的投资策略和风险控制措施。
      本土投资机构沛坤投资首席合伙人张涛建议,企业可以进一步加强与投资机构的互动,增进彼此了解,充分运用好投资机构、银行贷款、政府补贴、债券发行等多种融资渠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