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人大代表吴德:

    加强原创性技术突破和落地 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国平
      “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我们科技工作者都非常激动、非常振奋。”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结束后,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第一时间和记者交流起来。
      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吴德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都作了全面部署。
      “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对于四川而言,就是要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吴德说,具体做法需要将科技和农业结合起来。
      怎么结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种业振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吴德说,种业振兴可以让自然条件存在差异的不同区域粮食单产得到全面提升;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可以让丘区、山区像自然禀赋条件好的成都平原一样获得丰产;同时,加强农机的普及与应用,可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吴德说,要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引领,采用生物育种、生物信息、生物合成等先进技术让传统农业实现在质态维度上的“跃迁”。通过高校和科研院所构建高质量的学科链、催生创新链、服务产业链,形成“以新促质”的生产力,再通过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掌握新型技术,保障落地见效。
      吴德说,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以生物科技为特色、农业科技为优势的高校。2023年以来,四川农业大学每年投入1亿元经费,持续推进学科、人才、团队、科研协同发展,形成一批重大理论突破和科技成果。学校还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组建猪禽种业全国重点实验室,同时推进崖州湾国家实验室西南基地创建工作,打造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
      “目前,我们在生物育种、智慧农机等领域都取得了不错成果,特别是在生物合成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和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吴德说,今年全国两会,自己带来的建议也与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关,“我国要从农业大国发展为农业强国,必须加强原创性技术突破和落地,所以我们提出在农业发达地区组建区域性新质生产力示范片区的建议,对先进技术进行先行先试。”
      近两年,围绕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吴德不断到田间地头开展调研。“期待我们的研究成果可以真正落地,真正运用到一线,助推四川乃至全国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吴德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