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要闻
我省推进瓶装液化石油气“瓶改管”“瓶改电”工作
按时完成改造 地方政府将给资金奖补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宁宁
●总体要求:2024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风险较大的餐饮等场所改造工作
●实施范围:划分重点改造类、有序改造类等场所,不搞“一刀切”
●资金筹措:政府奖补一点、鼓励企业承担一点、用户出资一点
2月1日,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叶长春做客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直播间,解读《四川省推进瓶装液化石油气“瓶改管”“瓶改电”工作方案》,并就广大网友关心的问题进行互动交流。
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该方案,决定在全省开展不符合标准规范、风险较大的餐饮等场所瓶装液化石油气改用管道天然气或改用电(以下简称“瓶改管”“瓶改电”)工作。方案明确,到2024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风险较大的餐饮等场所改造工作。
为何要改造
使用管道天然气,事故发生率将大大降低
“若使用管道天然气,事故发生率将大大降低。”叶长春“亮”出改造带来的三大好处——
更安全。改造前,用户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需要储存气源、更换钢瓶,还可能面临因减压阀连接处胶圈老化或脱落而导致钢瓶漏气等情况,且液化石油气要通过运输、充装等环节才能送达用户,风险点多。改造后,由于管道天然气实行集中供气,气体直接经耐腐蚀的管道输送给用户,可有效避免许多不安全因素。改用电规避风险亦同。
更实惠。从长远来算,改造后,用户的用气费用比使用液化石油气便宜35%到40%。
更环保。相比液化石油气,使用管道天然气每年可有效减排二氧化碳近10%,同时避免液化石油气残液处理等问题。如果是“瓶改电”就更环保,还能改善烹饪和就餐环境。
叶长春介绍,全省城市(县城)燃气管网〔含LNG(液化天然气)瓶组管道供气〕覆盖范围内,符合户内管道燃气建设改造规范的餐饮等场所可实施“瓶改管”,满足电力增容及供配电设施布点区域内的餐饮等场所可实施“瓶改电”。
其中,已取得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含食品小经营店备案证),现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且存在安全风险隐患的餐馆、火锅店、烧烤店、小吃店、大排档、食品小作坊等各类餐饮场所属重点改造类。机关事业单位、医院、学校(含幼儿园)、民政服务机构、企业单位食堂及宾馆、酒店等各类服务场所属有序改造类。理发店、茶楼等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的商业用户,可自愿申请改造。
需要注意的是,未取得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等证照的场所;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的工业用户、居民用户;不符合天然气管道(含LNG瓶组管道供气)建设相关标准规范的场所;其他不符合“瓶改管”“瓶改电”条件的场所不纳入本次改造范围。
“我们不搞‘一刀切’!”叶长春强调,瓶装液化石油气将作为补充能源而长期存在,供不具备改造条件、不通天然气等地区用户使用。
钱从哪里来
“政府奖补一点、鼓励企业承担一点、用户出资一点”的方式
直播中,“改造的钱从哪里来”是网友关注的焦点。
叶长春介绍,根据方案,将按照“政府奖补一点、鼓励企业承担一点、用户出资一点”的方式筹措改造资金。按时完成改造任务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给予资金奖补。省级财政根据各地工作推进情况对市(州)、县(市、区)给予资金激励奖补。同时,鼓励管道燃气企业、供电企业通过减免勘察设计费、鉴定检测费,实行集中采购材料、给予安装优惠等方式降低改造成本。燃气、供电企业按照相关规定承担建筑区划红线外改造工程的出资责任。
针对改造施工影响店铺经营问题,叶长春说,施工时长与店铺大小、用气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根据先前调研情况,若前期准备充分,现场施工一般是2至3天,且能尽量错开店铺经营高峰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