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质化运行、优质化提升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四川现代化建设
-
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公开开庭审理案件。
□晓铭(图片由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提供)
2023年12月25日,四川省健全完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座谈会在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四川高院”)召开。会上披露,2023年以来,四川6.77万件纠纷实现在线诉前成功调解,调解纠纷数量居全国第9位。
成绩不仅体现在在线调解纠纷数量。回望过去的2023年,全省法院多个工作指标达到全国前列——执结案件48.50万件,执行到位1644.10亿元,居全国第三;首创全国省际禁毒司法协作机制,禁毒经验被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国推广;学术调研排名升至全国法院第二……
这一年,全省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89.48万件,审、执结173.32万件。其中,四川高院受理案件2.83万件,审、执结2.60万件;这一年,四川法院人按照“实质化运行、优质化提升”工作思路,做实做优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努力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四川现代化建设。
深耕服务大局优质化 保障市场有序产业振兴
2023年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八次会议在绵阳市召开。这次会议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目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经呈现从夯基垒台、重点突破迈向全面起势的良好态势。
川渝聚焦国家战略走深走实,离不开两地法院的保驾护航。去年,川渝两地司法协作拓展至消费维权、生态保护等8个领域,跨域立案、代为送达、委托执行2.68万件次,川渝通办量同比增长31.05%。两地自贸区法院优化法律查明与适用机制,协同化解与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相关的涉外商事纠纷,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
对外司法协作,对内整合资源。2023年4月,天府中央法务区法治协同发展论坛在四川天府新区召开。从2021年到2023年,全省各级法院协同相关部门整合资源,共同加快推进天府中央法务区提功能、升业态,“一点六院七庭”新格局已经形成,法商融合新地标已然显现。
法治化护航并不仅仅是表现为司法资源的联动,还体现在对新兴优势产业的助力中。
“我们将以最顶格的保护、最周全的服务护航锂电产业行稳致远。”2024年元旦刚过,遂宁市射洪法院就出台《关于司法服务保障锂电产业发展十项举措》,护航当地锂电产业重大项目规范有序运行。
这些举措,既显示了射洪法院保障锂电产业的意志,也折射了四川各级法院助力世界级“地标”产业建设的决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有了法治的环境,才能产生稳定、长远的预期。在过去的一年,全省法院全体干警以“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助力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现代化经济强省全面跃升。
推进审判质效优质化 促进公平正义可触可及
“感谢成都铁路运输第一法院的执行干警,正是由于你们的努力,我们公司的货款才能那么快的要回来。”1月15日,成都铁路运输第一法院执行干警牛凯收到了来自广州一家公司的感谢短信。这条感谢短信的背后,是该法院积极回应群众司法需求的具体体现——受理执行后仅用19天时间就将该公司申请执行的1600余万元款项及利息执行完毕。
这是四川法院人稳步推进审判质效优质化的生动诠释。
聚焦审判质效,构建司法责任闭环。这一年,四川各级法院把“案件审理期间”作为考核法官的重点,把“纠纷在院时间”作为考评院庭长的首要指标;完善院庭长监管评价标准,充分发挥院庭长的带头示范作用,让院庭长指导办案、规范办案。出台相关管理办法,严控审判质量,追究违法审判者责任。
立足群众感受,促进司法效率提升。这一年,四川各级法院全面推行“案件—纠纷”双向考评改革,针对立案、审判、执行等环节,梳理瓶颈节点、理清人员职责、确定时限要求,压缩“弹性时间”和“间隙时间”,通过畅通审判“小节点”实现案件办理“大提速”,让每一个纠纷通过司法程序都能够得到更好更快的实质性化解。
兑现胜诉权益,把纸上权益更快地变为“真金白银”。这一年,四川高院将解决生效判决执行难工作纳入依法治省工作要点,压实“一把手抓”工作机制,攻坚“切实解决执行难”。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从成都平原到川西高原,从秦巴山区到攀西地区,巴蜀大地各级法院始终不懈推进审判质效优质化,始终牢固坚持“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力争让每一个纠纷都在法治化的轨道下化解,力争让每一个群众都能感受到司法的速度与温度。
促进文化引领优质化 弘扬以文化人以文铸魂
“法槌之下,人命关天;法槌之下,财产万千;法槌之下,是非曲直;法槌之下,毁誉忠奸。”2023年9月27日,四川高院在四川法官学院举行以“光荣与梦想”为主题的四川省法院系统第四届荣誉授予日活动。在当天的活动上,全省法院各级干警用深情的演绎展示了四川法院人独特的文化气质。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一年来,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四川全省各级法院从“六个实质化”迈步“六个优质化”,逐步构建起内容上建“三圆”、境界上谋“三化”、路径上求“三信”的法院文化体系,培优四川法院人精神内核。
过去一年中,在器物文化上,四川全省各级法院打造“一院一品、一地一特”法院文化阵地,让各地的“文化盆景”汇聚成“文化风景”,实质运行“文化四室”722个;在行为文化上,创新打造“十佳庭审”“十佳裁判文书”等特色品牌。规范填报“三个规定”,巩固“三非”工作机制。在精神文化上,举办首届四川法院文化季,创新“法院荣誉授予日”;开展“走进杜甫”“聆听诗经”等传统文化讲座,举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主题演讲……
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以厚重的法律文化培养优秀的法官人才,以优秀的法官人才带动专业的审判队伍。“大家要把‘提能’作为第一要务,锤炼更强的自己、成就更优的自己,切实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2023年11月,在全省法院中青年审判领军人才岗位锻炼行前动员会上,四川高院政治部负责人向即将开展跟岗锻炼的100名中青年审判领军人殷殷嘱托。
举旗定向,纲举目张。在过去的一年中,四川高院深入推进思想政治建设“八项工程”、年轻干部培养“青蓝工程”,青蓝相继、薪火相传的人才梯队逐渐形成;推进员额、编制跨域动态调整,选派569名干警扎根基层负重历练,均衡分布、逐级晋升的人才格局基本构建。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在过去的一年中,四川各级法院积极培育特色文化品牌,开展庭审进万家、百名法官进百企活动1023次,让更多法官走向公众,让更多良法善治的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