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县,示范什么?
-
□高进
为大力推进四川省“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提升县域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四川省大数据中心于2022年9月启动“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县创建工作,成都市锦江区、广元市苍溪县等15个县(市、区)获评“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县称号。
那么,“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县,示范什么?创建意义何在?
便民服务 聚焦重点,为不同群体提供特色服务
政务服务满不满意,群众说了算。从“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县创建的经验做法可以发现,以特殊群体的需求为导向,借助“互联网+”的方式,优化政务服务,是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的重要方式。
“足不出户,通过‘一次办’就能申请医疗救助金,真是省事又省时。”办事群众如此说。成都市新津区的低保对象、残疾人等城乡困难群体有7650人,相关职能分布在医保、民政、残联等7个部门,年医疗救助申报量达到2万次以上。政务服务部门梳理发现,低保对象、困境儿童等12类救助对象可引发多类救助情形,由此形成多部门事项“一次办”流程,实现医疗救助“零跑路”。
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眉山市仁寿县针对农村居民,探索构建群众“身后一件事”联办平台,推行多件事集成“一件事”,让“伤心事”能“宽心办”。仁寿县行政审批局负责人介绍,经过相关业务环节的联办流程,通常20分钟内便可完成相关手续。
四川省大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此次评选从实际效果、创新程度及可复制推广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评分。由此可见,创建“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县的意义在于,鼓励各区县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特色服务,并推广相关特色做法。
便企服务 事无巨细,营造企业发展的有利环境
对企服务无小事。不论是高新技术企业,还是小微企业,都是政务服务的对象。
成都高新区是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地,在这里登记注册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产业等高新技术企业达4320家。如何为企业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成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破题之举。
成都高新区智慧城市运行局相关负责人谈到,通过打造“一窗式”申报服务模式的线上端口,为企业提供查阅惠企政策、申报奖补事项、跟踪办理进度等服务。企业登录后,不但可以查询政策,还可申报系统匹配的优惠政策。
据了解,成都高新区已累计在线受理市、区两级政策扶持项目25847个,拨付产业扶持资金21.49亿元,其中“免申即享”资金2.97亿元。
泸州市泸县既是全国文化先进县,也是中国曲艺之乡。截至2023年12月28日,泸县审批元旦春节期间的演出600余场,同比增长116%,群众演艺收入预计将超过3000万元。
农民演艺具有流动性大的特点,面临搭台演出场次多、集中审批不方便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泸县政务服务部门一方面鼓励当地及周边地区农民演艺在政策扶持、艺术培训、市场信息等方面共享互通,另一方面推动“文艺表演团体营业性演出许可证登记”“营业性演出审批”“设立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备案”等18个事项可全程网办。
四川省大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企业从开办到注销全生命周期的重要阶段,已推进企业全生命周期相关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此外,在“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县创建过程中,不少地区根据实际资源禀赋以及当地情况开展细化服务,助力当地企业发展的同时,提升营商环境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