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

    制度创新结硕果 开放发展强动能


  •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

    四川第一大港——泸州港。

        

    □乔陆 匡科[图片由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提供]

      2024年伊始,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以下简称“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改革结硕果,迎来丰收季。
      国家层面,商务部近日公布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泸州综合保税区一线进区货物“即到即入”新模式入选,获得全国推广。
      省级层面,出口应征税货物智能快捷申报、数字化实景现勘远程服务模式、“一企一照,一照准营”改革、“关港贸”协同服务4项改革经验获全省推广。
      一颗颗“良种”从这里出发,播撒到更广阔的土地。近年来,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这块仅19.99平方公里的“小小试验田”持续发力,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截至目前,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已累计探索形成制度创新成果近489项,其中33项在全省推广、9项在全国复制推广,积极发挥了自贸试验区改革“试验田”作用。
      制度“苗圃”里播下的“良种”,不断成长为高水平开放的“生态树林”。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充分发挥制度创新的“头雁”效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拉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有效推动国省重大战略深入实施,打造了开放发展的生动样板。

    探模式
    改革“试验田”结出累累硕果

      “现在开车进入泸州综合保税区很方便,就像过高速ETC 一样。”张福建是一名货车司机,常年奔波于川内各地大型仓库,他也是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泸州综合保税区保税仓库的常客。1月4日下午,张福建驾驶着一辆货车来到泸州综合保税区,在卡口处稍作停留完成信息识别后,他就开着车过卡入区,到仓库装货。
      “以前司机要下车填报资料,遇到车多的时候,还要一个个排队进区,花费不少时间。”张福建说,“现在快多了,进区手续很方便,当天就能把货拉走。”
      这个可喜的变化,得益于2022年以来泸州海关对一线进区货物实施“即到即入”的创新模式,即企业申报流程不变,仅依靠后台数据比对核实,优化车辆过卡入区核放流程,实现单车卡口入区核放。“我们探索实施该模式后,实现单台或多台车辆灵活过卡核放入区,大幅减少了车辆在卡口的等候时间,有效解决企业货物集中过卡入区难题,在提高货物通关效率的同时,还能促进对保税货物的实时动态监管,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泸州海关监管三科副科长张仲旗介绍。
      “即到即入”新模式在泸州综合保税区推行后,改革红利化为一笔笔“真金白银”落进了企业的口袋。中国外运四川有限公司泸州办事处负责人赖红军算了一笔账:“以前,整批货物同时进卡口,载货车辆排队时间超长,每天每辆车产生的压车费大概600元到800元。‘即到即入’模式实施后,入区车辆平均可节约1天的等待时间,节约调运成本,同时提高货物通关效率。”
      截至目前,泸州综合保税区已累计完成进口货物进区“即到即入”6895票,为企业节省管理成本约93万元、压车费约482万元、滞箱费约245万元。
      泸州综合保税区一线进区货物“即到即入”新模式,已于2022年在四川全省推广,并入选四川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十大典型案例。如今,这项改革作为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越来越多的货车司机将和张福建一样,体验到“高速ETC”般的过关便利。

    开门户
    打通南向便捷快速国际贸易大通道

      1月12日9时许,在天府首港泸州港,四川西部陆海新通道江铁海联运班列首列发车。
      当天,通过长江航道抵达的“乐山产”元明粉、通过铁路运来的“内江产”玻璃纤维和泸州当地的化工品一起,组成25组集装箱从泸州发车,将经过泸州叙永、贵州毕节、贵州贵阳、广西柳州等地最终到达广西钦州,海运出口到马来西亚巴生、越南海防及孟加拉国吉大港等地。
      依托2023年12月21日通车的隆黄铁路叙永至毕节段,四川打通前往广西北部湾出海口最近的陆路通道,泸州作为四川南向开放枢纽门户地位更加凸显。
      “西部陆海新通道为四川向南出海、直抵东盟、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打开了新大门,为西部地区加快融入全球经济打开了新空间。”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副主任张岩认为。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主任汤继强教授看来,未来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将成为中国西部地区货物出海出边的主通道,和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框架下连接四川与东盟地区的更加快速、便捷的国际贸易大通道。
      近年来,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坚持把提升口岸能级作为建设发展的基础支撑,不断推进开放平台提档升级,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国家临时开放水运口岸“六大”国家级平台成功汇集,开放平台的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成倍增长。
      2023年,泸州综合保税区能级迈上新台阶,进出口额实现114.5亿元,同比增长13.2%,占泸州市外贸总值的51.8%。泸州港吞吐量实现新跨越,集装箱箱量超21万标箱、同比增长10.61%,占全省60%以上,其中,外贸箱量完成6.34万标箱、同比增长3.45%。
      目前,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已初步构建起东向经长江出海、西向北向经泸州中欧班列融入丝绸之路、南向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四向开放”格局。
      “借助综合自贸区所处的国家战略、区位条件以及开放发展基础,我们将努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开放桥头堡,加快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核心区、长江上游航运贸易中心示范区。”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表示。

    闯新路
    加快形成三大百亿级开放型产业集群

      近日,在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泸州中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的厂区大门,一辆辆货车装着豆粕满载而出,随即又有一辆辆货车空厢而进。
      与此同时,装载着约5000吨进口大豆的货船“吉祥919”从江苏扬中抵达泸州港。这批大豆将很快投入生产,加工出新的豆粕和豆油。
      货车货船,往来不息。这也是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产业发展欣欣向荣的写照。
      在四川新康意众申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新型预涂膜生产设备的配合下,忙碌地生产、打包预涂膜产品。这些产品主要用于酒类、书刊、电器等彩印外包装预涂膜,除了在国内销售,还销往欧洲、南美洲、东南亚。日盛科技高档锂电铜箔项目车间内的机器也正不停运转,该公司自2023年3月投产以来,共生产铜箔1.3万吨,产值达12.6亿元。
      近年来,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始终聚焦动能培育,坚持项目为王、服务至上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先进材料、粮油食品、国际贸易三大产业,加快上下游产业链布局,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在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一条先进材料产业链已“串珠成链”,汇聚起以恒力为龙头的纺织新材料、以中海沥青为龙头的石油化工新材料、以合盛为龙头的硅基铜基新材料、以新康意为龙头的高分子复合新材料等4类新材料产业链企业。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13.2亿元、同比增长18.7%。
      粮油食品产业链也“聚沙成塔”。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充分利用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的优势,一个集粮油加工、仓储、物流、贸易于一体的大粮油产业链正在形成并不断完善,将“通道经济”转化为“产业经济”。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62.6亿元、同比增长19.2%。
      国际贸易产业链正加快形成。发挥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泸州港等平台优势,依托东向水运、南向铁海联运班列、西向中欧班列等通道建设,打造服务泸州及成渝地区,辐射西部的进口电子产品、塑料粒子、汽车零配件、稀土保税物流分拨中心,增强产业集聚力。2023年,实现进出口贸易额140.92亿元,同比增长11%。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表示,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将积极抢抓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机遇,探模式、畅贸易、快物流、兴产业,加快形成先进材料、粮油食品、国际贸易三大百亿级开放型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