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国资国企要多作贡献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忧

      推动省属监管企业在六大优势产业领域投资额年均增速达15%以上,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和收入分别增长30%以上——1月19日召开的全省国资国企工作会议,确立新目标。

    发挥国有经济支撑作用

      2023年,全省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18.35万亿元,营业总收入达2.12万亿元,利润总额14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1%、11.9%、25.1%。其中,省属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2.63万亿元,营业总收入首次突破7000亿元,利润总额突破3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13.2%、15.4%。
      量的合理增长,伴随质的有效提升,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国资国企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布局结构优化调整,更好服务国家和全省重大战略。
      在生态环保、先进材料等四大实体产业领域,去年四川发展(控股)公司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占新增投资的58.7%,实体产业利润同比增长38.1%。在宜宾,国有企业牵头组建绿色新能源等6大产业基金,47.2亿元投向动力电池、晶硅光伏等产业。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去年省属监管企业纷纷加大在六大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投资,今年投资规模将进一步加大,并设立具体目标。会议明确,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优化布局、合理配置,更好支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将实施国有企业六大优势产业提升行动、省属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行动、国有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全覆盖行动。
      区域协调发展支撑更加有力。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国资国企持续深化合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已落地6只子基金,子基金总规模近100亿元;已储备9只储备子基金,总规模将超200亿元。围绕企地合作,持续开展“国企市州行”系列活动,国资国企与德阳、攀枝花、内江等5个市签署合作协议137个,协议投资额超3000亿元。
      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聚焦能源资源保障、重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今年国资国企将加快实施一批强牵引、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推动竣工项目早投产、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夯实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的基础支撑。

    增强国有企业发展动能

      2023年,全省地方国有企业研发投入213.8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省属监管企业研发投入91.7亿元,同比增长29%。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四川国有企业正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促进产学研用有效贯通,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2024年,省属监管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力争达1.4%。
      支持科技创新,将落实到诸多保障措施中。会议明确,探索在科技人才激励、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等方面,制定针对性更强、力度更大、科技人员更期盼的创新支持政策。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将引才专项投入成本列入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特殊事项清单,视同利润加回。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容错纠错机制,对创新活动给予足够的包容支持,让科技人员放开手脚干事业、心无旁骛搞科研。
      今年,改革活力将进一步释放。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四川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即将印发,今年要在重点领域取得更大突破。
      推动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环节、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四川国资国企将加快同类业务横向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纵向整合,整合重组全省重点产业领域资产资源,积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国资国企还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更好发挥产业控制、科技创新、安全支撑作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