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的力量
-
□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周丽萍
(一)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站上6万亿台阶。
这是坚持拼搏的6万亿,也是来之不易的6万亿;这是担大任而勇毅的6万亿,也是承关怀而奋起的6万亿。
每一步万亿台阶都是勇气、智慧与努力的结果,但从5万亿到6万亿的台阶,尤为不易。战疫、抗灾、承压、变局,越是复杂严峻、越是艰难挑战,越是凸显这6万亿的分量,越是要致敬每一个为之辛苦付出的四川人。
(二)
从不同的视角观察6万亿——
我们看到速度,也看到态势。疫情防控转段之后,四川经济从低点起步,一路攀升,三次产业全面回升。6万亿,意味着四川稳住了在全国经济大省阵营中的位次,也意味着继续保持发展的势能。
我们看到规模,也看到质量。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不断提高四川制造的“含智量”“含金量”“含绿量”,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我们看到成绩,也看到担当。四川如期实现发展目标,高于全国平均的增速,也展示了在全国一盘棋中,四川奋勇争先的姿势。
6万亿代表着“新速度”,时速350公里成自宜高铁呼啸而来,助力区域发展共进共兴“加速度”;6万亿铭刻下“新记录”,川青铁路青白江东至镇江关段开通,结束了川西高原不通铁路的历史;6万亿打开了“新空间”,“新三样”“四川造”沿着“一带一路”绽放;6万亿还体现着“新温度”,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升,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在大力推进……
拉长时间线看,近年来四川保持持续平稳的发展态势,连续跨越3万亿、4万亿、5万亿、6万亿,经济能级明显提升。让人深思的是,进阶的力量是什么?
(三)
梳理6万亿的结构,四川近年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能加快转换的脉络清晰而深刻。
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引擎的“四化同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以“城乡融合”推动城乡二元结构调整,以“五区共兴”推动区域布局结构调整。四川以结构调整赢得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在接续传统优势中快速蓄积新发展动能,在挖掘自身优势中拓展新空间,支撑经济不断迈向更高层级。
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新型显示、卫星网络等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华虹、一汽红旗、京东方等强链补链链主企业或重大项目成功入驻,传统优势产业转型提速,绿色发展硕果累累,能源转型蹄疾步稳……四川各地积极建新板锻长板补短板,以结构转型的张力,释放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成都进入“2万亿俱乐部”后仍然大步向前,绵阳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宜宾“动力电池之都”动力澎湃……发展的速度,反映了新旧动能转换的力度;位次的变化,折射出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度。依靠科技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正是新发展阶段的鲜明特征。
有的行业感慨钱不好赚了,对消费者需求把不准了,地方招商引资的难度越来越大;有的传统产业经过全面数字化改造,规模效益双双提升;你熟悉的父老乡亲,从过去的埋头种地变成了屏幕上的直播“网红”……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科技结构、城乡结构,一切都在变化之中。
经济学家认为,未来10年左右,我国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科技结构、城乡结构、贸易结构都至少有10个至15个百分点的升级空间,蕴藏着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谁动作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谁动作慢,谁就会被甩在后边。
调结构,蕴含着进阶的力量。
(四)
站在6万亿的台阶上,必须紧紧抓住经济结构调整窗口期,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和动力结构加快转化。
窗口期,既预示着当前我们面临的重大机遇,也预示着机遇稍纵即逝,任何犹豫、等待、迟缓都可能会错失良机。
紧紧抓住,就是要瞄准关键处,找准发力点。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四个发力”就是抓机遇的目标和方向。
紧紧抓住,就是要紧锣密鼓,提前谋划,主动作为。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在产业新赛道争先竞速,前瞻布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让产业协同成链、特色集聚成势,做大做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紧紧抓住,就是要紧盯关切,改善预期、创造条件。消费规模扩大和结构升级,一头带动经济转型升级,一头关乎生活品质。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增强消费能力、创新消费场景,切实推动消费提质扩容。
当下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广度、深度都非同以往。各行各业都身在其中,经历变化;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创造变化。保持积极的心态,主动调整自己的“结构”,强筋骨、增本领,进阶才更有力量。
(五)
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潜力。四川一直在路上。
担更大的使命,做更多的贡献,让我们从6万亿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