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民政:晒出 2023“民生答卷”绘就城乡“幸福底色”

  •     

      伴随着新年的钟声敲响,千家万户感受到成都这座“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温暖——
      养老院里,老人们开展才艺比拼,欢歌笑语不绝于耳;儿童福利院中,孩子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救助站里,困难群众收到新年爱心礼包;独居老人家中,老人享受到暖心的照护……
      市民的评价是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2023年,成都市民政局实施八项民生实事、九大专项行动,以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
    □吴飞

    在关爱“一老一小”上实现更有温度
      位于成都市武侯区的川投舒适之家·武侯吉福院是一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9层楼的空间涵盖护理型床位490床,配套花园、长者餐厅、康复理疗、书画阅读、棋牌影音等健康文娱空间。该院运营负责人介绍,这里建立了“普惠+医养+共享”服务体系,为老人营造舒心体验。
      这是2023年成都新建成的28个为老服务综合体之一,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为老服务综合体128个,“15分钟养老服务圈”渐次成型。近年来,成都大力推动为老服务综合体建设,这些综合体落户街道、立足社区,开展嵌入性服务,融合了多种专业服务功能,又兼具就近便利的普惠价值,提升了养老服务设施的能级。
      随着平台载体不断完善,暖心服务更加精准。每天中午,老人们成群结队走进老年助餐点,锦江区“R29社区智惠食堂”、成华区“花甲食堂”、和美社区助老餐厅、金牛区“幸福食堂”……成都“蓉颐助餐”点位星罗棋布,价格优惠,营养可口,让老人们从“吃得到”“吃得起”再到“吃得好”,尽享幸福“食”光。2023年,成都新建老年人“蓉颐助餐”点位100个。
      2023年,成都养老服务供给不断丰富:探索建设开放型复合型养老机构40家,完成空巢独居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3万户,为5.38万名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114万人次,探索长期护理保险与居家养老服务融合机制。
      “一老”连着“夕阳”,“一小”连着“朝阳”,事关千家万户。2023年,成都着力撑起成长“保护伞”,各区(市)县未保中心、镇(街道)未保站实现全覆盖;试点推动“明眸皓齿、正心立身”未成年人关爱行动,完成对38.26万名未成年人的健康筛查和200余万名未成年人全覆盖宣传;发放特殊群体儿童生活补贴3873.75万元,基本生活保障覆盖率达100%,儿童福利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在兜牢民生底线上展现更多作为
      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同街道一心社区,微网格长万慧兰来到居民罗珍祥家中走访,对燃气、电、水等进行检查。“这些设施都没问题,您放心使用,有事随时和我联系。”万慧兰一边细细叮嘱,一边用手机扫描茶几上的二维码,将走访情况填入青白江区“入户帮”智慧应用小程序。
      2023年以来,成都将近13万名特殊困难群众纳入网格化管理,开展“红黄蓝”三色走访关爱行动。成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特殊困难群众的具体状况,划分为红、黄、蓝三色,确定了“红色两日上门一次、黄色一周上门一次、蓝色一月上门一次”三类走访频次,确保走访有侧重点、针对性。
      织密兜牢特殊困难群众“保障网”。成都市实施最低生活保障提标扩围精准兜底专项行动,从2023年1月1日起,市辖区和其他市县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910元、860元,全年新增低保13510人,实现有意愿且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100%;建成精神障碍康复社区服务站点157个,发放困难残疾人两项补贴2.52亿元,特殊群体关爱体系不断完善。

    在提升公共服务品质上创新更多举措
      “走,去公园里‘扯证’。”自2021年成都创新建立公园式婚姻登记处以来,一个个公园里,有着浪漫主题的地标建筑拔地而起,叠加丰富的服务场景,让新婚夫妇体验到“成都式浪漫”。
      2023年,又一批点位“上新”:青羊区非遗博览园婚姻登记处打造地中海式建筑,营造出年轻人喜爱的时尚风格;新津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位于天府农业博览园,四面皆是落地窗户,能多角度观览自然风光……2023年,成都市办理婚姻登记22万余对,新建3个公园式婚姻登记处和1个特色办证分点,目前,全市10个公园式婚姻登记处(点)营造出各美其美的别样浪漫。
      远看是风景,近看是生活。这些公园式婚姻登记处不仅营造出美好环境,还设置了小型仪式场地,举办集体颁证、婚礼仪式等,引领带动婚俗文明新风尚。公园里的集体婚礼仪式,简约而不简单,节约资金又有仪式感,让新婚夫妇感受到幸福。
      婚姻、殡葬等民政专项公共服务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成都不仅让群众的“甜蜜事”办得温馨,也让“身后事”办得省心。2023年,成都完成2个殡仪馆集中治丧中心改扩建和10个便民治丧厅建设改造,发放惠民殡葬补贴6000余万元。

    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上开展更多实践
      近日,成都高新区五根松社区,居民张某和家人发生争吵,社工介入后了解到,张某因创业导致负债,家庭关系也变得紧张。社工随即发布“心社联动”公益项目需求,心理咨询师“接单”后,当天下午就来到张某家,及时进行疏导,化解矛盾纠纷。
      这是成都市民政局指导开展的“心社联动”公益项目,不少心理咨询师、社会组织参与其中,满足不同群体对心理关爱的需求。
      汇聚引导基层社会力量,助力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23年,成都市民政局一方面着眼发展,引导200多家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产业建圈强链专项行动,推动建立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54个,引进链主企业等829家,链接投资资金超103亿元。同时,动员上百个社工站和上千个社工室服务特殊困难群众36万余人次;另一方面强化监督,持续夯实社会组织综合监管,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治理和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连续不参加年检、不开展业务活动、无法取得联系)269家。
      民生无小事,事事暖人心。全市上万个无物业小区建立自治组织,遴选100个历史地名纳入成都市首批历史地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功申报四川省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试点9个……一件件民生实事、一项项暖心行动,从细微处着眼、从实际处发力。新的一年,成都市民政局将继续秉承“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落地落实惠民政策、抓紧抓细民生保障、做真做好民生服务,持续擦亮成都民生幸福底色。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